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视角下能动性评价对自尊的预测作用
【6h】

不同视角下能动性评价对自尊的预测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文献综述

1.1 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的概述

1.2 自尊的概述

1.3 不同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与自尊的关系

2 总体研究思路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设计和假设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自我知觉视角和元知觉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预测(视角为组内变量)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讨论

4 研究二:自我知觉视角和元知觉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预测(视角为组间变量)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分析

4.4 讨论

5 研究三:元知觉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预测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4 讨论

6 总讨论

6.1 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中的社群性优先效应

6.2 能动性对自尊预测中的主导作用

6.3 情感模型下能动性对自尊的主导作用

7 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未来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活动

展开▼

摘要

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包含能动性(agency)与社群性(communion)两个方面。能动性是个体为了追求权力、掌控感以及肯定自我独特性所付出的努力,是与展现个人能力或追求个人成就相关的特质,比如能干的、勤奋的等积极特质以及无能的、懒散的等消极特质。而社群性则是个体寻求同他人合作、群体间的亲密团结所付出的努力,是与道德判断和人际交往相关的特性,比如合群的、友善的等积极特性以及刻薄的、孤僻的等消极特性。已有研究发现能动性评价对特质自尊的预测作用,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自我知觉视角(intrapersonal perspective)的自我评价。在自我知觉视角下,自尊强调的是个人的能力,重视个人的能动性。然而自尊不仅来源于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自我评价,元知觉视角下他人的接纳或拒绝也是自尊塑造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此外,自尊被看作是由认知(信念)和情感(情绪)组成的复杂概念。自尊的认知模型指出自尊反映的是个人在总体上对自我的评价,属于认知加工;但是情感模型认为,自尊反映的是个人整体上对自我的喜欢接纳程度,属于情感加工,尤其是社会计量器理论(sociometer theory),它认为自尊反映的是瞬时的情绪状态,特别是由他人对自我的接纳程度所引发的情绪。由此看来,从元知觉视角(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考虑个体自尊水平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个体在总体上对自我的评价,即自尊的认知模型,也要考虑自尊的情感模型。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自我知觉视角和元知觉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预测作用,以及从元知觉视角研究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与自尊的关系时,考虑到在自尊的认知模型和情感模型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的评价对自尊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基于自尊的认知模型,采用被试内设计,36名被试同时完成自我知觉视角和元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和社群性的认知评价任务,结果发现在自我知觉视角下能动性和社群性均与自尊呈正相关,而在元知觉视角下仅有能动性与自尊显著相关。在进一步考察两种视角下能动性和社群性对自尊的预测中,仅有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能够预测个体的自尊,而元知觉视角下能动性评价对自尊的预测作用被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评价所中介,从而验证了自尊是由能动性相关的特质而非社群性相关的特质主导的。⑵依然是基于自尊的认知模型,但是为了避免被试同时接受两种视角所产生的中介效应,采用组间设计,也就是受试者只接受其中一种视角的处理。120名被试完成自我知觉视角评价的任务,另120名被试完成元知觉视角评价的任务。在考察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与自尊的关系中发现,两种视角下能动性和社群性的评分均与自尊呈正相关。进一步考察两种视角下能动性和社群性对自尊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不仅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能够预测个体的自尊,元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也能够预测个体的自尊。⑶基于自尊的情感模型,受试者只接受元知觉视角的处理,30名被试报告其在元知觉视角下的自我情绪状态,结果发现在看到能动性反馈后被试的情绪状态能预测自尊,而在看到社群性反馈后被试的情绪状态对自尊没有预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