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研究(1953-1954)
【6h】

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研究(1953-1954)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的部署与历史背景

(一)由中共中央到长寿县委的贯彻

(二)长寿县的历史变革与社会变迁

二、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举委员会的设立

(二)干部的配备

(三)葛兰乡的普选试验

小结

三、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前的宣传动员

(一)党群团组织的协同深入

(二)各种会议的层层动员

(三)文字与文艺宣传的有力推进

小结

四、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中的选民资格认定

(一)“选举权”的有无

(二)选民资格的审查

(三)选民名单公布后民众的心态

小结

五、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中的代表候选人提名

(一)代表候选人的条件

(二)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协商

(三)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后各群体的思想动态

小结

六、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中的投票选举

(一)选举前干群的心态

(二)选举中选民的面相与行为

(三)选举后各群体的思想动态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条件尚不成熟,中共政权没有立即实行用普选方式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三年的努力,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社会的组织程度和人民的思想觉悟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因此,1953年中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选运动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川省长寿县委在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下结合其农村的社会环境积极展开了普选运动。纵观四川省长寿县农村的普选运动,其主要的工作步骤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普选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动员、选民资格审查、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
  四川省长寿县积极部署普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设立选举委员会。积极负责和领导长寿县农村的普选运动,使其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二是训练和调配普选工作干部。干部是领导群众生产建设与掌握农村政权的骨干,加强干部的培训与调配有助于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以推进普选工作的顺利展开。三是开展典型试验工作。典型试验工作是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的基础,以葛兰乡为重点的试办对象有助于为全面推进普选工作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普选运动在长寿县的全面推进,长寿县选举委员会领导各区乡做好各个工作环节:开展普选前的宣传动员。注意充分利用各个区乡的党团支部、人民团体的带领作用召开各种会议交代政策,运用形式丰富的宣传手段实现民众认知的转变,为普选运动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进行选民资格的审查。鉴别民众的阶级成分与确立选民的政治身份是保证不错误剥夺任何一个选民的选举权,也不让一个反革命分子窃取选举权的关键,在这步工作中通过事前摸底、事后讨论和小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民众在新中国的政治身份;提名和协商代表候选人。能否选出党和人民所需的、满意的人民代表,其关键在于能否提出必要的代表候选人,通过党团、人民团体以及选民小组讨论和酝酿代表候选人,长寿县选委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情况坚持必要性、满意性和思想坚定性原则,以保证选出的代表是党与人民所必需的;召开选举大会,实行投票选举。这步工作是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伴随着投票选举的进行,选民在选举前、中、后的心态与行为也呈现出多重面向,究其原因在于各种利益的博弈。
  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探究和分析,四川省长寿县农村的普选运动对我国当前的基层民主选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和价值启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掌控全局的作用;二是要培养和提升民众的民主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举;三是要进一步扩大候选人的资格与范围,最大程度的保证人民代表的广泛性与代表性。四是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良性竞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