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蚕ptp和cyp333a2基因的鉴定及其耐氟性功能研究
【6h】

家蚕ptp和cyp333a2基因的鉴定及其耐氟性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氟与氟中毒

1.2 家蚕氟中毒及耐氟性的研究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研究路线

第三章 氟中毒家蚕生理指标的测定

3.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氟化物在家蚕脂肪体代谢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家蚕ptp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5.1 材料和试剂

4.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家蚕cyp333a2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6.1 材料和试剂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综合与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中的敏感品种734和耐氟品种T6为材料,应用差异显示技术对家蚕耐氟性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并分析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氟化物通过污染桑叶造成家蚕大量死亡,严重危害蚕桑业的发展,同时人类及其他生物也深受其害。阐明家蚕耐氟中毒的机理,为设计相关药物防御及治疗氟中毒提供新的方向。
  其主要结论如下:
  1.统计分析家蚕734品种和T6品种5龄期浸叶法添食200mg/kg氟化钠后的生理生化改变。在200mg/kg的氟化钠浓度下,T6品种能正常生长,734品种表现明显氟中毒症状,T6耐氟品种死亡率比敏感品种734低,体重增长率与敏感品种734差异显著。提示T6品种可能存在耐氟基因。
  2.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家蚕耐氟品种T6和敏感品种734脂肪体中筛选参与解氟代谢相关的基因,获得了一个位于线粒体膜上与转运磷酸根离子至线粒体内与ADP合成ATP相关的磷酸根转运蛋白Bmptp基因,半定量结果显示Bmptp基因在T6耐氟品种所受氟化物的影响明显比734品种低,说明氟化物可能通过影响Bmptp基因表达从而影响ATP合成,导致家蚕供能不足,引起中毒症状。
  3.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家蚕耐氟品种T6和敏感品种734脂肪体的氟浓度,结果显示T6能通过氟代谢使体内氟浓度维持在安全阀值内,而734则累积氟,提示脂肪体可能参与了氟代谢。
  4.差异显示实验过程中获得了另一个在家蚕耐氟品种T6高表达而在敏感品种734低表达的基因 Bmcyp333a2。RT-PCR结果表明,其在T6品种脂肪体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各组织都有表达而家蚕添氟后氟离子逐渐遍布累积于各组织,推测其可能与家蚕耐氟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