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6h】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进展

2.2 城市群研究进展

2.3 长江经济带研究进展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基本理论借鉴

第4章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概况

4.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概况

4.2 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测度

5.1 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5.2 经济发展质量测度过程

5.3 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对比分析

6.1三大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对比分析

6.2 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对比分析

6.3 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7.1 影响因素分析

7.2 提升对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读研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国经济总量高增长的背后,也蕴藏着诸多风险,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并致使社会矛盾凸显、民生福利降低,这表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仍需提升。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国家经济格局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沿线分布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对应东中西三大地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极核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因此,从不同视角和尺度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指导下,借鉴系统科学与空间计量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对策分析”的研究框架。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界定、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已有成果,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通过界定经济发展质量、城市群等核心概念,结合发展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等相关理论构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运用综合评价法,从三大城市群、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群核心城市三个角度,揭示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识别经济发展质量贡献因子与障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不同角度所对应的提升对策。论文主要结论包括: (1)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并且其演变特征差异明显。具体而言,经济发展质量由东部向中西部城市群递减;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内部差异大于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内部差异表现为: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而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在研究期内逐渐降低。 (2)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排名从核心区向边缘区呈“圈层状”逐渐降低。经济发展质量排名前列的城市主要为城市群核心及区域次中心,如南京、苏州、上海、无锡、武汉、长沙、绵阳、成都、南昌和杭州等城市;城市群边缘地带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群的达州、眉山、乐山、新余、资阳、宜昌、黄冈、广安、抚州、娄底等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排名靠后。具体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排名前五的城市属于城市群核心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沿线及干支流交汇处等地区,排名靠后的城市位于浙南及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地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排名靠前的为地区省会城市及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排名后五位的城市主要位于湘赣鄂三省中部;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呈“哑铃形”分形特征,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及成都周边的绵阳、德阳两市,排名靠后的城市主要位于城市群东北、西南等边缘地带及核心城市的交界地带。 (3)2000~2015年,三大城市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可分为高质量、中高质量、中低质量、低质量四种类型。就各类型数量分布而言,呈现出中低质量型城市数量较大的“纺锤形”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高质量型城市主要位于城市群核心及临近核心的区域,中高质量型城市主要包括杭州、苏中南地区、中部的南昌及长株潭地区、西部的成德绵地区,中低质量型主要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和成渝城市群东部,低质量型城市主要分布于各城市群的边缘地区。 (4)研究时段内,城市群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各城市间的局域相关性也较显著。从全局自相关来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一致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且集聚程度在研究时段内总体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就局域自相关分析而言,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由2000年的中低值空间集聚演变为2015年的中高值空间集聚,空间分布由明显的东中西梯度结构演变为由城市群核心至边缘的圈层结构,表明城市群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而城市群内部差异逐渐凸显。 (5)研究时段内,三大城市群8个核心城市经济发展质量逐渐上升,但城市间差距逐渐扩大。具体来说,南京市和上海市稳居前两名,重庆一直排名最后,武汉和成都市排名呈上升趋势,而杭州市排名下降较明显;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指数的地区差异最为明显,而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指数的地区差异较小。 (6)经济发展质量影响因子识别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质量、资源环境质量和科技进步水平是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科技进步水平和经济增长状况是主要的障碍因子。从三个分析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质量是长三角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成渝城市群主要受资源环境质量的影响;科技进步水平和产业结构质量对高质量及中高质量型城市影响较大,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质量对中低质量及低质量型城市影响显著;科技进步水平对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影响较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