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TMR成像对冠心病 PCI 的疗效评价
【6h】

3TMR成像对冠心病 PCI 的疗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实验方法

2.3心脏 MR成像方法及序列

2.4心脏磁共振图像后处理与分析

2.5统计分析

3结果

3.1病人的一般资料

3.2 心肌相对梗死量的变化

3.3总体心功能的变化

3.4左室梗死心肌远端节段、邻近节段及梗死节段室壁增厚率变化

4 讨论

4.1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以及择期PCI术再灌注心肌的意义

4.2 心脏3T磁共振对心功能及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

4.3心肌相对梗死量变化的意义

4.4 梗死透壁程度与室壁增厚率

5不足之处与展望

6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心脏MRI评估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致谢

附录一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在读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梗死心肌预后情况及心肌重构尚未能完全知晓。此课题目的在于使用3T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心肌梗死PCI治疗前后心肌相对梗死量、左室心功能、梗死远端节段、梗死邻近节段、梗死节段的局部室壁增厚率的变化及其联系。 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行磁共振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病例心肌相对梗死量、左室心功能、梗死远端节段、梗死邻近节段、梗死节段的局部室壁增厚率的差异。 结果: 共22名患者三次行磁共振检查。心肌相对梗死量的比较:心肌相对梗死量在术后1周内减少约30%。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13.1±7.6%、9.4±6.6%,8.9±6.4%,重复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心功能的比较:左室心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进增强。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43.9±10.9%,46.7±10.8%,52.3±12.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161.4±54.0ml、168.6±53.0ml、168.5±52.6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分别为91.62±43.5ml、91.3±43.7ml、82.5±43.4ml。重复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远端节段共576段,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49.8±2.1%、59.1±2.4%、61.5±2.4%。邻近节段共281段,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45.6±2.0%、47.2±2.3%、54.4±2.6%。透壁程度为0-25%的节段共411段,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36.1±1.8%、38.8±2.0%、48.7±1.9%;透壁程度为26-50%共159段、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19.9±3.4%、24.7±3.2%、36.7±2.5%.透壁程度为51-75%共115段,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14.7±2.6%、22.9±2.9%、23.0±2.3%。透壁程度为76-100%共42段,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月分别为9.5±4.8%、9.4±3.6%、11.6±4.6%。术前磁共振检查所见心肌梗死区域透壁程度越大,室壁增厚率越低,P<0.05。 结论: 择期PCI治疗可能缩小梗死心肌范围,改善总体心功能及局部心功能。3T心脏磁共振能够准确评价冠心病PCI疗效。

著录项

  • 作者

    杨洋;

  •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广东医学院;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比先;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关键词

    成像; 冠心病; PCI;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