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毒素对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L-NAME的保护作用
【6h】

内毒素对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L-NAME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图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内毒素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的机制及在耳科的研究现状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血迷路屏障形态和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及NO在内毒素致血迷路屏障通透性改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内毒素对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的部分机制,为研究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致内耳损害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耳廓反射正常,无中耳炎症的健康杂色封闭群豚鼠135只,体重150-200g,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组(ETX组)、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双耳听泡内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0ul;内毒素组:双耳听泡内各注入浓度为5mg/ml的内毒素200ul(内含1mgETX);L-NAME治疗组:双耳听泡内各注入浓度为5mg/ml的ETX和L-NAME200ul(内含1mgETX和1mgL-NAME)。每组按12h、24h、72h三个时相点分组,各组取5只(10耳)在各时相点前2小时颈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vansBlue,EB),生理盐水心脏灌注冲洗至右心耳流出淡红色液体后,快速处死动物解剖出骨性耳蜗,置于甲酰胺液内,取浸出液检测伊文思蓝通过血迷路屏障的渗出量的动态变化。光镜、电镜观察耳蜗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耳蜗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耳蜗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 结果: 1.豚鼠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1)生理盐水组EB未通过耳蜗血迷路屏障。 (2)内毒素能增加豚鼠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使EB的渗出量明显增加,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各时间组比较,24h明显增加,与12h、72h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3)L-NAME能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与ETX组同一时间比较,24h、72h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2.内耳病理变化 (1)解剖显微镜观察:NS组:整个观察期中耳腔无分泌物。ETX组:12小时、72小时见中耳腔有少量粘性分泌物;24小时中耳腔内有较多粘性分泌物。L-NAME治疗组:12小时、72小时中耳腔有少许粘性分泌物,24小时较ETX组24小时分泌物减少。 (2)光镜观察:NS组:血管纹(StV)、螺旋韧带(SL)、螺旋神经节(SGC)、Corti器等细胞形状规则、排列整齐、胞核大小均匀;血管纹、螺旋韧带等毛细血管无充血,无出血。ETX组:12h、72h鼓阶、前庭阶内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纹毛细血管充血,部分可见出血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24小时鼓阶、前庭阶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渗出,血管纹毛细血管充血。L-NAME治疗组:与ETX组相比,12小时差别不明显;24小时血管纹充血较轻,螺旋韧带内炎性细胞较少;72小时见部分血管充血,SL偶见少量炎性细胞。 (3)超微结构:NS组血管纹及螺旋韧带结构正常。ETX组血管纹及螺旋韧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在血管纹及螺旋韧带有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宽,部分内皮细胞膜结构丢失,24h时还出现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L-NAME治疗组较ETX组明显减轻,各时间组未见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 3.免疫组化 在NS组,耳蜗组织中未见有iNOS的阳性表达。ETX组和L-NAME治疗组均可见iNOS的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细胞。经图像分析测定各组切片的灰度值,结果示:ETX组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4hiNOS表达呈强阳性,与12h、72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NAME治疗组与ETX组比较,同一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耳蜗组织NO含量的测定:在ETX组,N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4h与12h、72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一时间不同组NO含量比较,ETX组明显升高,与NS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与L-NAME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NAME治疗组与NS组比较,NO含量有所升高,同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内毒素注入听泡后能引起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增加。 2.内毒素致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增加主要由血管纹内皮细胞间的间隙增宽和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引起。 3.内毒素引起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可能与耳蜗外侧壁iNOS表达增强及NO生成增多有关。 4.L-NAME能减少NO的生成,减轻内毒素所致血迷路屏障的损伤,提示适当抑制NO的生成,可能减轻中耳乳突炎时引起的内耳损害。

著录项

  • 作者

    向召兰;

  •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学渊;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耳炎;
  • 关键词

    内毒素; 血迷路屏障; 通透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