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结构与功能可塑性改变中星形胶质细胞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6h】

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结构与功能可塑性改变中星形胶质细胞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总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 雌激素及其受休拮抗剂对慢性点燃癫痫大鼠发作程度及海马区星型胶质细胞与突触的可塑性改变的影响

第三部分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载脂蛋白E和GS水平的改变

全文总结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癫痫模型与发病机制的探讨

学习期间发表和交流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癫痫是一组以脑功能阵发性、暂时性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临床综合征,反复发作且不可预测。迄今为止对其发病详细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任何导致脑部神经回路兴奋性异常的致病因素均可能诱发癫痫。(Ast)在神经细胞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具有多种合成与分泌功能。为了探究星型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戊四氮癫痫点燃模型,对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对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如下 1.大鼠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模型的建立 首先,我们通过大量的前期预实验,总结出了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进行癫痫点燃的最佳剂量和实验条件。该点燃模型操作方便,对大鼠整体损伤较小,并且回避了脑部外伤导致的Ast反应性活化的影响,复制结果比较稳定,评价点燃效果的指标采用Racine行为惊厥评级,发作程度Ⅳ级或以上的大鼠纳入后续的研究。 2.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点燃癫痫大鼠发作程度及海马区星型胶质细胞与突触改变的影响 成年Wiste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单纯致痫组(PTZ)、雌激素干预组(PTZ+E2)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PTZ+TAM)干预组,除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外,其余各组均用PTZ点燃癫痫,观察各组发作行为程度变化并进行脑电图(EEG)监测,发作程度Ⅳ级或以上的大鼠纳入研究(n=20);然后分别用GFAP与突触素两种抗原蛋白的一抗对各组大鼠脑冰冻冠状面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四组大鼠海马各区阳性染色结果。结果显示:PTZ+E2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普遍较PTZ组高;与NS组比较,致病各组突触素和染色显著增强(P<0.01);PTZ+E2组较PTZ组和PTZ+TAM组染色显著增强(P<0.01)。提示:雌激素能促进慢性癫痫的点燃进程和发作程度,并使海马区Ast和突触的增生更显著,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部分抑制这种作用;猜测癫痫发病过程中,能够合成分泌雌激素并导致突触形成增加,异常放电回路形成,大脑兴奋性放电增加,最终诱发癫痫发作。 3.慢性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载脂蛋白E(ApoE)和(GS)水平的改变 3.1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慢性点燃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区apoE阳性细胞的定位和水平改变。结果显示,慢性点燃癫痫大鼠apoE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其作为脑内合成的固醇类物质的转运载体,apoE可能在慢性癫痫发病过程中转运AST合成分泌的雌激素,从而促进突触发生,促进大脑点燃状态的形成和维持有关,也并对第二部分实验结论的猜测提供有力支持。 3.2本实验采用(GlutamineSynthetase,GS)的抗体作为一抗,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慢性点燃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区GS的定位和水平改变。结果显示,PTZ组大鼠海马区G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推测其减低的结果可能也是神经系统兴奋性阈值降低、癫痫发作敏感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