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和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6h】

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和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结果

第一部分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讨论

第二部分腹部脂肪分布和心血管损害的关系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腹部脂肪分布和心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

第二部分腹部脂肪分布和心血管损害的关系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肥胖的常用评价方法及应用价值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临床研究发现,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常合并出现,这种现象被定义为代谢综合征,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明确了其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患病率在国内外呈明显上升趋势,由其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加;这主要是与近20多年来肥胖患病率明显增加有关。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发生率明显升高。腹型肥胖主要特征为腹部脂肪特别是腹内脂肪的沉积。目前国内外研究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关系及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是以腰围、腰臀比及体重指数等简易参数为主,对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及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研究较少;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腹部脂肪分布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以及男女性别有何差异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和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551例患者,根据四分位法按腹内脂肪情况分四组,其中VA<60cm2组118例;VA在60~90cm2组154例;VA在90~125cm2组144例;VA≥125cm2组135例。MS按2001年NCEP-ATPⅢ诊断标准。高血压按照1999年WHO/ISH指南的标准。2型糖尿病(DM)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和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不纳入本研究。 2、方法及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O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留24小时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E)和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部分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量了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所有病人均于空腹状态下行腹部CT扫描,取平脐平面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A)和皮下脂肪面积(SA),计算腹部脂肪总面积(TA)和VA/SA。部分病人行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由专人操作,检测仪器为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脏超声检查用探头为2.5-4MHz变频探头,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推荐的标准方法测量,主要测量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血管超宽频探头,频率为7.5MHz,主要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部分病人行运动心肌核素灌注显像检查,显像剂为99Tc-MIBI,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的方法检测有无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程度情况。部分病人行下肢血管功能检查计算踝肱指数(ABI)。 二、结果 1、腹部脂肪分布与MS组分的关系 1)MS组分个数增加,WC、VA、SA、TA均显著增高(P<0.05);TG、FPG、HOMA-IR也显著增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 2)VA、SA、TA与WC显著相关(P<0.01),VA/SA与WC无显著相关性;VA、SA导致腹型肥胖的OR值有显著意义。VA≥60cm2、SA≥120cm2、TA≥200cm2后腹型肥胖罹患率显著增高(P<0.01)。 3)VA、TA与SBP、DBP呈显著正相关(P<0.05),SA、VA/SA与血压无显著相关性。VA≥60cm2、TA≥200cm2后,DBP显著增高(P<0.01);VA≥90cm2、TA≥260cm2后SBP显著增高(P<0.05)。VA≥60cm2、TA≥200cm2后高血压罹患率显著升高(P<0.05)。4)VA、SA、TA、VA/SA均与FPG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均与FIN、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VA≥65cm2、TA≥200cm2后FIN、HOMA-IR均显著增高(P<0.05)。 5)VA、TA、VA/SA均与TG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显著负相关(P<0.01)。VA导致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OR值有显著意义(P<0.05)。VA≥55cm2后TG显著增高(P<0.05),VA≥55cm2、TA≥260cm2后HDL-c显著降低(P<0.05)。VA≥60cm2、TA≥260cm2、VA/SA≥0.39后高TG血症罹患率显著升高(P<0.01)。VA≥75cm2、SA≥135cm2、TA≥220cm2后低HDL-c血症罹患率显著增高(P<0.05)。6)VA≥60cm2、SA≥120cm2、TA≥200cm2、VA/SA≥0.39后MS罹患率显著升高(P<0.05)。 2、腹部脂肪分布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1)VA、SA、TA与Cr、UAE显著相关(P<0.05),VA/SA与Cr、UAE无显著相关性。VA≥70cm2后Cr、UAE显著增高(P<0.05)。VA≥60cm2、SA≥220cm2、TA≥340cm2后MA罹患率显著升高(P<0.05)。 2)VA、VA/SA与ABI显著相关(P<0.05),VA、TA、VA/SA与IMT显著相关(P<0.05),SA与IMT、ABPI无显著相关性;VA≥90cm2后IMT、ABI显著增高(P<0.05),TA≥260cm2后IMT显著增高(P<0.05)。VA≥90cm2、TA≥260cm2后周围动脉硬化罹患率显著增高(P<0.05)。 3)VA、SA、TA与LV、IVS、LVPW、LVM、LVM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VA/SA与其无显著相关性;VA导致IVS增厚、心肌缺血的OR值有显著意义。VA≥75cm2、TA≥220cm2后IVS、LVM、LVMI均显著增高(P<0.05),IVS增厚、LVH罹患率显著增高(P<0.05)。VA≥100cm2时心肌缺血罹患率显著增高(P<0.05),重度心肌缺血罹患率显著增高(P<0.05)。 3、腹部脂肪分布对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男性更加显著。 三、结论 1、腹部脂肪的增加与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加密切相关。 2、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密切相关。腹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与血脂、血压、腰围有显著相关性,而血糖水平与腹部脂肪堆积无显著相关性。 3、腹内脂肪与心血管重塑密切相关。随着腹内脂肪面积增加先出现各种代谢紊乱,然后出现微血管、外周血管及心脏结构改变,最终出现冠状动脉病变。 4、腹内脂肪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腹内脂肪面积≥100cm2时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5、腹部脂肪分布对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男性更加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