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内外释放度的测定
【6h】

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内外释放度的测定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 言

第一部分SD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论

第二部分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第三部分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内释放度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全文小结

致 谢

照 片

参考文献

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背景:牙周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牙周组织炎症破坏性疾病,是造成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证实牙菌斑中细菌及其产物是引发牙周病必须的始动因子,其他的一些局部因素及宿主的防御反应也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牙周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其中抗菌药物是治疗牙周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全身使用抗菌药物,能抑制侵入牙周组织或口腔其他部位(如扁桃体、舌背等处)的潜在致病菌。但即使全身大剂量使用药物,药物仍大多集中于血清,要求反复给药,可能出现口腔菌群失调,毒副作用增加,依从性较差等不良影响。为克服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局部抗菌药物治疗牙周病的方案。局部用药能在减少用药剂量的同时提高病变部位有效药物浓度,可以达到全身治疗药物浓度的10~100倍,降低毒副作用、耐药性的发生几率,依从性更好。其中,局部使用缓(控)释制剂优越性更为突出,具有用药剂量小,药效持续时间长,给药次数少,有利于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避免出现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的优点。 目的:本研究首先利用SD大鼠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找出一种较合理的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中奥硝唑与甲磺酸培氟沙星体外释药特点,为体内释放度的测定提供依据。最后在动物模型体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中动物体内的释药特点,为临床实验用药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1.选12月龄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体重220±20 g,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笼饲养。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N):只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常规喂养鼠料和水;第二组为牙龈剥离+高糖饮食+结扎(P1):同N组方法麻醉后,先将右上颌第一磨牙牙周与牙根面分离,然后用正畸钢丝结扎牙颈部,并从实验当天开始喂养高糖饲料;第三组为牙龈剥离+高糖饮食+结扎+牙龈卟啉单胞菌(P<,2>):在P<,1>组的基础上,从结扎后1周开始,隔日口腔接种致病菌1次,即牙龈卟啉单胞菌,共接种5次。综合评定最佳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的方法。 2.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在37℃恒温环境下,以脱气纯化水为溶出介质,随机抽取缓释牙栓5枚置于盛有5ml脱气纯化水的烧杯中,每隔10分钟搅动一次,取样时间分别为0.5,1,2,3,4,5,6,7,8,9,10,11,13,15,18,24 h。定时取样200μl,并同时补足200μl溶出介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记录奥硝唑及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峰面积积分值并计算出二者的累计释放百分率。综合判定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外释药特点。 3.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体内释放度的测定:取建成牙周炎动物模型的SD大鼠36口,分为12组,每组3只;精密称取缓释牙栓36枚,每枚重9 mg,将牙栓放入大鼠牙周炎模型的牙周袋中,每只大鼠放入一枚,并分别于0.5、1、2、3、5、7、10、14、18、24、36、48 h处死一组大鼠,切取局部牙周组织置于Bp管中,加入内标和甲醇并定容至3 ml,超声破碎仪破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综合判定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在大鼠牙周袋中的释药特点。 结果: 1.N组大鼠在8周内饮食较好,体重逐渐增加,未出现牙周炎症状;建立模型二组相比,P<,2>组炎症发展快,4周时便可见到较明显的牙周炎症状,8周时牙周炎症状进一步加重,个体差异小。P<,1>组较P<,2>组慢,4周时也可见到牙周炎症状,但个体差异大,8周时形成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个体差异小。但在8周后,P<,1>、P<,2>组建立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效果都比较理想,通过统计学分析,二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2.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中奥硝唑与甲磺酸培氟沙星体外释药特点的测定:奥硝唑在0.5 h的释放百分度为9.08%,5 h的累计释放百分度为59.50%,13 h的累计释放百分度为98.30%;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5 h的释放百分度为15.26%,5 h的累计释放百分度为45.00%,13 h的累计释放百分度为96.01%。 3.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中奥硝唑与甲磺酸培氟沙星体内释药特点的测定: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在大鼠牙周袋中呈缓慢持续释放,奥硝唑在24h的释放百分度为71.7%,48 h的累计释放百分度为87.2%;甲磺酸培氟沙星在24 h的释放百分度为62.5%,48 h的累计释放百分度为88.1%。 结论: 1.建立模型二组在8周中能够较好的反映和模拟人类牙周病的变化过程。 2.体外释药实验表明该缓释牙栓在体外环境中,能以有效药物浓度持续释药超过12 h以上,且无突释现象,符合《药典》对局部缓释制剂的要求。 3.体内释药实验表明该缓释牙栓在牙周袋中呈缓慢持续释放,在48 h后仍能保持有效抑菌浓度。

著录项

  • 作者

    苏军;

  •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学科 口腔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鲁川;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81.42;
  • 关键词

    牙周炎; 奥硝唑; 甲磺酸; 培氟沙星; 缓释牙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