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清鼻用乳剂的研究
【6h】

脑清鼻用乳剂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序言

一、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研究进展

二、鼻腔给药靶向入脑的研究进展

三、原料的性质研究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脑清乳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一、脑清乳剂的处方筛选与优化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二、脑清乳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三章 脑清乳剂的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

一、脑清乳剂的质量研究

1 理化性质考察

2 三七和石菖蒲薄层鉴别实验

3 薄荷脑、龙脑及异龙脑含量测定方法

4麝香酮含量测定方法

5 脑清乳剂的稳定性研究

第四章 脑清乳剂毒性的初步研究

一、黏膜刺激性试验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二、纤毛毒性试验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风的致死率仅此于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世界十大死亡原因的第2位,每年约有600多万人死于此病。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实现的,尤其是复方中药制剂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中医理论指导下,能起到多向调节的作用,在中风的治疗上突显独特优势。
  脑清乳剂正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广州市中医院祝维峰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得出的“脑清”方进行现代改进制备而成。“脑清”方中有多个脂溶性功效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运用传统煎煮法提取并不合适,为了使方中的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能被高效转移至制剂中,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六味药制成乳剂。同时乳剂与微乳制剂相比,具有有机溶媒用量大为减少的优点,宜用于鼻腔喷雾给药。
  本课题通过对乳剂的油相组成和配比,乳化剂的选择、配比和用量、稳定剂的用量、乳剂制备的工艺参数等,进行处方筛选及优化。最终得出方中的麝香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制成麝香提取液,石菖蒲以水蒸气蒸馏提取石菖蒲油,配以冰片、薄荷油,以及2%的大豆油、1.5%的大豆磷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组成的混合乳化剂(配比1:4)、0.5%的油酸作为稳定剂,共同构成乳剂的油相;三七总皂苷和川芎提取物以纯化水溶解,配以2.6%甘油,组成乳剂的水相。通过转相乳化法,在10000r/min的转速下将水相缓慢滴加至油相中,高速分散2次,每次5分钟,加入纯化水至处方量,制得初乳。初乳在纳米高压均质机中以1000bar压力循环5次,然后0.22μm滤膜过滤,即得终乳。
  本课题继而对脑清乳剂的质量以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主要如下:脑清乳剂的性状为淡黄至棕黄色均匀乳状液,振摇不挂壁;pH值为6.50,在正常人鼻腔液的pH范围内;粒径(光强分布)为119.9±22.9nm,多分散指数为0.081,粒径较小且分布窄。上述结果表明本品体系分散均匀,物理稳定性佳。同时建立以三七、石菖蒲为指标的定性薄层鉴别方法,以薄荷脑、异龙脑、龙脑、麝香酮为指标的气相含量测定方法。并且按《中国药典》有关规定进行制剂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麝香酮的挥发性强流失量较大,且药材间批次质量差异大,不宜用于质量控制指标。而以薄荷脑、异龙脑和龙脑作为含量测定质控指标,显示本品在6个月内药效成分含量稳定。本品对温度敏感,需避光于4~8°C保存。
  最后,本课题对脑清乳剂的安全性作初步的评价。鼻黏膜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对大鼠鼻黏膜具有一定刺激性,但停药2天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运用蟾蜍上腭在体法评价鼻纤毛毒性,结果显示本品对蟾蜍上腭纤毛的形态和运动无显著影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表明本品对纤毛毒性较低。
  本课题的研究为脑清乳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将来的中试生产、质量评价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