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6h】

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第二部分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第三部分高压氧治疗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全文总结

致 谢

照片(一)

照片(二)

照片(三)

照片(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缺血缺氧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离子通道受体P2X7的研究进展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英文论著

展开▼

摘要

本实验采用SD大鼠为脊髓损伤打击模型,分组给予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观察预处理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效应,并对保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给予评估。本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内容: 一、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观察预处理对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探讨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效应。 方法: 1、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组后,利用实验动物高压氧舱和低压氧舱,在相应的实验条件下,分别预处理5天。 2、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麻醉状态下,手术显露椎管及硬膜囊,用30g冲击棒自5cm高度自由落体下坠致伤脊髓。冲击棒下端直径3mm,致伤能量为150gcf,建立脊髓损伤模型。 3、观察项目: (1)行为学评价: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d、1w、2w、4w和8w进行评分。 (2)诱发电位的测定:各组大鼠分别在损伤后不同时期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 (3)透射电镜:灌注固定后取损伤区中心1mm3置入10%戊二醛液,制片,电镜下观察采图。 (4)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分别在损伤后不同时期灌注固定取材,行脊髓矢状和冠状石蜡切片的HE染色观察。 (5)神经束路示踪:生物素化萄聚糖胺顺行示踪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观察上行和下行轴突再生情况,预处理对轴突再生的影响。 4、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本实验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及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建立可靠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2、大鼠脊髓打击模型在伤后1dBBB评分为0分,1w为2.86±1.03分,以后逐渐恢复,8w为14.12±2.15分,经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后在各时期与非预处理损伤组相比较。 3、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在脊髓损伤后明显延长,在1w-4w各时期与非预处理损伤组相比较,潜伏期缩短,低压缺氧预处理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4w后相对稳定。 4、光镜及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1d可见,损伤区中央灰质出现大片出血、细胞肿胀、尼氏体消失,并有大量单核或多核炎性细胞浸润;脊髓损伤第1w损伤区组织出现大片坏死灶,炎性反应加剧;2w后脊髓损伤及周围区炎性细胞浸润减轻,4w损伤脊髓组织出现囊腔样变化,8w以胶质瘢痕为主。 结论: 1、大鼠打击伤SCI模型与人类SCI有一定相似性,个体差异不明显,模型制备简单,稳定重复性强。 2、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后,大鼠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脊髓功能改善,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病理变化减轻,神经束路示踪标志阳性纤维明显增多,提示对大鼠脊髓损伤均有神经保护作用。 3、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建立的是中度脊髓损伤模型)。 4、在本实验条件下,低压缺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的内源性保护作用较高压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二、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脊髓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预处理及脊髓打击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分组后,在不同时期内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观察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和嘌呤受体的影响。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观察项目: 1、神经细胞凋亡,TUNEL染色观察 2、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3、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4、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5、Nogo免役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6、P2X7嘌呤受体mRNA和蛋白的定量 观察结果: 1、非预处理脊髓损伤1dTUNEL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分布不均匀,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 2、GFAP表达于正常脊髓的中央灰质和周围白质。 3、预处理后1w-4w表达增加,尤其以低压缺氧预处理组更为显著。 4、非预处理SCI1dVEGF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高表达,主要出现在软脊膜和脊髓灰、白质血管壁上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脊髓灰、白质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内也出现表达,。 5、非预处理SCI后1d,在脊髓损伤区中央,未见到nogo阳性细胞。2w后,损伤区附近白质,nogo阳性免疫细胞有少量表达,SCI后8w,见胶质瘢痕区nogo阳性表达反应,并且nogo表达阳性区与胶质瘢痕区相一致。 6、SCI后P2X7受体的表达变化:在低压缺氧预处理组,伤后12h、3d、5d目的条带几乎不可见,而高压氧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损伤组却表现明显,尤其高压氧预处理组在12h表达更为明显。伤后7d三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1、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均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2、在脊髓损伤的早期(本实验观察到为2w之内),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均可以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脊髓损伤后期(本实验观察到为4w之后),高压氧预处理有促进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增强胶质瘢痕形成的可能。 3、脊髓损伤后可以激活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均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尤其低压缺氧预处理更为显著。 4、脊髓损伤可以导致内源性VEGF在脊髓实质中的表达增强,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可以促进这一过程,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局部微循环间接地保护神经免受缺血缺氧损伤。 5、脊髓损伤后期(本实验观察到为4w之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的高表达是影响轴突生长的重要因素,高压氧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nogo表达的影响不显著。 6、低压缺氧预处理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对脊髓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而高压氧预处理则不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的。 三、高压氧治疗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分组高压氧治疗,评估治疗效果,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实验大鼠分为四组:非预处理损伤组、非预处理损伤后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预处理后的高压氧治疗组和低压缺氧预处理后的高压氧治疗组,立即分别给予高压氧治疗2周。 2、观察项目: (1)行为学评价: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后1w、2w、4w和8w进行评分。 (2)诱发电位的测定:各组大鼠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期进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 (3)透射电镜:灌注固定后取损伤区中心1mm3置入10%戊二醛液,制片,电镜下观察采图。 (4)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期灌注固定取材,行脊髓石蜡切片的HE染色观察。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高压氧治疗后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 (6)神经束路示踪:生物素化萄聚糖胺(BDA)顺行示踪观察下行轴突再生情况,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轴突再生的影响。 3、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经高压氧治疗后各组在各时期与非预处理损伤组相比较,评分明显增高,非预处理损伤组SCI后1w为2.86±1.03分,8w为14.12±2.15分,而低压缺氧预处理后高压氧治疗组1w为5.38±1.22分,8w为18.18±1.72分,差异最为明显(p<0.01)。 2、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在脊髓损伤后明显延长,经高压氧治疗后各组在各时期与非预处理损伤组相比较,潜伏期缩短,低压缺氧预处理后高压氧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 3、经高压氧治疗后各组在各时期与非预处理损伤组相比较病理变化减轻,尤其在损伤区周围更为明显。 4、经高压氧治疗后各组GFAP和nestin表达增加,2w-4w较非预处理损伤组差异显著,低压缺氧预处理后高压氧治疗组更为明显。 5、神经束路示踪显示高压氧治疗后损伤区远端及胶质瘢痕周围的下行阳性纤维增加。 结论: 1、SCI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反应,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胶质细胞活化,促进轴突再生,有利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2、脊髓损伤前行低压缺氧预处理,损伤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是脊髓损伤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著录项

  • 作者

    卢培刚;

  •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学科 外科学(神外)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冯华;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脊髓;
  •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脊髓损伤; 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