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RCC1、p53的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6h】

ERCC1、p53的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 ERCC1、p53在肺癌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ERCC1、p53的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对含铂类标准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NSCLC患者血清p53抗体检测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DNA修复途径在铂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体力状况ECOG评分标准

英文论著1

英文论著2

展开▼

摘要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患者80%左右,其中65%~70%的NSCLC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化疗在Ⅲ/Ⅳ期NSCLC患者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自8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代化疗新药异长春花碱、吉西他滨及紫杉类等药物的开发和利用,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化疗新药的方案已成为NSCLC标准化疗(StandardChemotherapy SC)方案,但是化疗反应率(Response Rate RR)和中位生存时间(MedianSurvival Time MST)仍然很低。由于遗传的异质性,同一种病理类型和分期的NSCLC对同一种化疗方案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在2004美国肿瘤临床学会(American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会上提出了个体化疗(tailor chemotherapy TC)概念并成为研究热点。TC是根据癌症病人的遗传学特点使用对其最佳的化疗药物,以提高化疗敏感性,提高RR及MST,同时将化疗的副作用降至最低。由于条件限制体外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试验较少开展,而且体外药敏结果与体内药物敏感性差异很大,表明肿瘤细胞的内在的化疗敏感性有显著不同。DNA损伤修复系统作为机体抵抗各种损伤的分子基础。对于维护基因组的稳定与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通过损伤DNA杀死癌细胞的放、化疗,这一过程无疑削弱了治疗效果。因此能够提示化疗药物敏感性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在TC方案制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 ERCCl)、p53是与肺癌化疗耐药关系密切的两个重要基因,在化疗前对NSCLC组织进行p53、ERCC1基因检测可以使化疗药物的应用更个体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和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前提下,检测49例NSCLC手术患者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化疗敏感性分子标记物ERCC1、p53蛋白表达,术前血清p53抗体水平,证实NSCLC癌组织与患者PBL中ERCC1、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检测74例晚期NSCLC患者PBL中ERCC1、p53表达,对ERCC1、p53与含铂方案(TP、NP或GP)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ERCC1,p53高表达与NSCLC患者顺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显著相关。本研究为TC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化疗敏感性,提高MST及RR。
   研究目的
   1.检测p53、ERCC1在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 lymphocytes,PBL)的表达,探讨p53、ERCCl在癌组织和PBL中表达的相关性;
   2.探讨Ⅲ、Ⅳ期NSCLC患者PBL中p53、ERCC1的表达与铂类SC方案化疗敏感性关系:
   3.探讨NSCLC p53蛋白表达与血清p53抗体的相关性。
   研究内容和方法
   1.p53、ERCC1在NSCLC癌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49例NSCLC癌组织和PBL中p53、ERCCl蛋白表达,分析p53、ERCC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NSCLC癌组织和PBL中p53、ERCC1表达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以PBL内p53、ERCC1表达情况为依据制定TC方案提供临床病理依据。
   2.PBL中ERCC1、p53的表达与Ⅲ/Ⅳ期NSCLC患者含铂类标准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4例晚期NSCLC患者PBL中p53、ERCC1蛋白表达。给予患者2~4疗程铂类为基础的SC化疗,对病人化疗后的总生存期(OS)、肿瘤进展时间(TTP)、化疗疗效及一年生存率进行评价。
   3.NSCLC患者血清p53抗体检测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相关性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SCLC患者ERCC1、p53蛋白表达,ELISA检测术前血清p53抗体浓度,术后给予患者铂类为基础的SC化疗,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
   1.p53、ERCC1在NSCLC癌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p53、ERCC1主要呈细胞核染色,在细胞核内均匀分布,一些肿瘤细胞的胞质中也有表达,集中于核膜周围。
   2.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NSCLC的PBL和健康人的PBL的ERCC1阳性率分别为55.10%、26.53%、10.2%、51.10%和10%,p53阳性率分别为63.26%、30.61%、8.186、59.18%和5%,NSCLC患者癌组织和PBL的ERCC1、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健康人PBL(P<0.01)。癌组织及PBL中ERCC1、p53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3.NSCLC癌组织与患者PBL中ERCC1、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4.8596 p<0.01;x2=21.291.p<0.01)。
   4.ERCC1、p53的表达与Ⅲ/Ⅳ期NSCLC患者含铂类标准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根据ERCC1,p53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将NSCLC患者分为4组:EP组(阳性组:ERCCI及p53均高表达组)37例、N组(阴性组:ERCC1及p53均低表达组)29例、E组(仅ERCC1高表达组)4例、P组(仅p53高表达组)4例。4组患者的OS分别为(月)10.65±4.91、14.17±6.63、11.00+7.5、11.50±5.75。TTP分别为(月)7.78±4.59、12.41±7.16、8.25±7.75、10.75±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示N组与其它各组间OS及TTP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而其它3组间OS及TT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化疗后RR为65.52%,显著高于EP组35.13%,而其它3组间比较则没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ERCC1和p53均低表达的NSCLC患者,可以更好的从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中受益。
   5.p53蛋白在NSCLC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0%、53.84%和90.00%,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04);p53抗体在NSCLC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30.77%和75.00%,血清p53抗体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3)。49例NSCLC患者癌组织p53蛋白、血清p53抗体均阳性20例,均阴性12例,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而血清p53抗体阴性2例,癌组织p53蛋白阴性而血清p53抗体阳性5例。NSCLC患者癌组织p53蛋白与血清p53抗体表达相关(X2=4.446 P=0.035)。
   结论
   1、NSCLC癌组织p53、ERCC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2、检测NSCLC患者PBL的p53、ERCC1表达可间接反映NSCLC组织的p53、ERCC1表达状况。
   3、PBL中p53、ERCC1表达情况与含铂化疗方案敏感性显著相关。
   4、PBL中p53、ERCC1可作为含铂化疗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分子标记物,二者均低表达的NSCLC患者为最适含铂案TC靶向人群。
   5、p53蛋白、血清p53抗体阳性NSCL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6、癌组织p53蛋白和血清p53抗体联合检测将有助于NSCLC的诊断及判断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