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MR基因突变检测对中国人HNPCC患癌风险的预测以及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6h】

MMR基因突变检测对中国人HNPCC患癌风险的预测以及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中国人HNPCC 的流行状况

第二部分 HNPCC 家系成员的hMLH1 和 hMSH2基因种系突变的携带状态

第三部分 hMLH1 和hMSH2 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对中国人HNPCC 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

第四部分 HNPCC 家系成员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讨 论

全文结论

展 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hMLH1 和hMSH2 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 相关肿瘤风险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背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r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亦称Lynch 综合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5[%]~10[%],其外显率为50[%]~60[%]。它的遗传学基础是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种系突变,目前已克隆出的MMR基因有hMLH1、hMSH2、hMSH6、hPSM1、hPSM2、hMSH3、hMSH5,其表达产物为MMR蛋白,是一种核酸水解酶,在DNA复制过程中水解错配的碱基从而使DNA 精确复制。MMR基因的种系突变致使MMR蛋白失表达,进而使复制时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肿瘤的发生。HNPCC 患者中,hMLH1和hMSH2 突变的检出率为40[%]~70[%],并占MMR基因突变的80[%]以上。关于MMR基因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 相关肿瘤危险度的估计,目前国外已有相关报道。Watson 等报道突变携带者一生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为74[%],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生率,高发年龄在40~60岁,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上泌尿系癌、小肠癌和脑部肿瘤等的发生危险度亦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Hendriks等报道,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在30岁、50岁、70岁等发生HNPCC相关肿瘤的平均累计危险度分别为4.2[%]和1.1[%]、34[%]和50[%]、76[%]和80[%]。而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MMR基因(hMLH1/hMSH2)种系突变检测对中国人HNPCC家系成员患癌风险预测作用的报道。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种系突变检测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成员患癌风险预测中的作用,并总结评价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从而为HNPCC的筛选和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提高防治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登记的已明确诊断的43个HNPCC家系的成员。这些HNPCC家系来自于河南(18)、北京(10)、湖北(6)、内蒙古(4)、河北(3)以及山东(2)。本研究经北京军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方法:
   1)中国人HNPCC 流行状况调查。采用meta分析方法,遴选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HNPCC 发病率的文献,累计结直肠癌患者4190例。在这些结直肠癌患者中,分析符合AC-I、AC-II和JC诊断标准等HNPCC的发病率。
   2)检测HNPCC家系成员的hMLH1和 hMSH2基因种系突变的携带状态。
   本研究中的43个HNPCC家系均携带hMLH1 或hMSH2基因种系突变,这些家系的总体成员为302 人,其中172 人的hMLH1 或hMSH2基因种系突变状态已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明确,而通过本次实验来检测另外130 名成员的突变携带状态。
   3)hMLH1和hMSH2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对中国人HNPCC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和分析43个HNPCC家系中已明确hMLH1和 hMSH2基因种系突变状态的316 名成员(包括302名健在成员和14名推断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法计算突变携带者HNPCC 相关肿瘤、结直肠癌的累计发生风险。用log-rank test检验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携带者间的肿瘤累计发生风险的差异。
   4)总结分析对HNPCC家系成员进行电子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在43个HNPCC家系中,对大于20岁的部分成员进行了电子结肠镜的随访,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结果的计数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等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在我国结直肠癌人群中,AC-I、AC-II和JC 等HNPCC的发病率分别为1.24[%]、2.15[%]、2.93[%],南、北地区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2)在本次实验中,从130名家系成员中共检测出30名基因突变携带者(包括hMLH1 突变携带者22人、hMSH2突变携带者8人)。据此,全部成员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已接受遗传学实验检测的302例HNPCC家系成员,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73例,年龄3岁~81岁。该部分成员进一步被分为两组:⑴MMR基因突变携带组(carrier group),即携带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的家系成员,共146例;⑵非MMR基因突变携带组(non-carrier group),即不携带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的家系成员,共156例。其二为推定的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即为了能更精确的估计MMR基因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 相关肿瘤的风险度,本研究对于HNPCC家系内,在纳入研究时已经病故,但已被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如果该死者子女中任何一人发现携带该家系具有的MMR基因种系突变且该死亡患者的配偶被证实为非突变携带者,或其父母之一为突变携带者,则可将该已死亡者判断为突变携带者,共14例(hMLH1/hMSH2:9/5;男/女:12/2)。最终,在本研究中共有160例突变携带者,占316 名HNPCC家系成员的50.6[%]。
   3)发病的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在30岁、40岁、50岁、60岁及70岁等发生HNPCC相关肿瘤的平均累计危险度分别为2.6[%]和7.6[%]、26.8[%]和26.3[%]、52.4[%]和68.8[%]、78.2[%]和90.6[%]、93.8[%]和93.8[%]。中国人HNPCC家系内的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同一时期发病的平均累计危险度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肠镜随访监测结果的分析显示:结肠镜随访监测中,既往已患结直肠癌的受访者其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显著(p<0.01);随访监测前发生的结直肠癌多为中晚期癌,而在结肠镜随访监测中发现的大部分为较早期癌,差异显著(p<0.01);男性携带者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女性(p<0.01)。
   结论:
   1)在HNPCC家系中,MMR基因种系突变携带者为发生HNPCC 相关肿瘤的高危人群;
   2)MMR基因种系突变的检测能很好的预测HNPCC 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
   3)进行规律的结肠镜随访监测,对降低HNPCC家系中健康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及已患癌携带者再发癌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