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及一级结构鉴定研究
【6h】

玉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及一级结构鉴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序言

1 文献综述

2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玉竹多糖提取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参数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竹多糖的分离纯化制备

3.1实验材料与仪器

3.2实验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竹多糖的一级结构鉴定

4.1实验材料与仪器

4.2实验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4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1、玉竹多糖浸提过程动力学方程、动力学参数与适用性验证研究

2、玉竹多糖分离、纯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3、玉竹多糖理化性质与结构鉴定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糖具有改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延缓衰老、抗感染、抗辐射等多种生理活性的发现,成为国内外制药企业在保健品和糖类药物研发的重要项目之一。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被我国卫生部列为药食两用品种之一,其主要成分玉竹多糖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糖、高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活性作用。截至目前,对玉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的药理活性、传统提取工艺优化以及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而有关玉竹多糖以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的提取工艺研究,以及较为全面系统的结构鉴定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阐释玉竹多糖提取过程动力学与结构分析等问题,本论文共设为三部分内容,分别对玉竹多糖从提取动力学模型与动力学参数分析、分离纯化制备、一级结构鉴定进行研究,为玉竹多糖的生产应用和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玉竹多糖的提取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动力学参数分析
  本文以Fick第二扩散定律为基础,采用球形模型假设,从数学方程角度推导提取过程动力学模型。以试验条件:温度为323K~373K、液固比为50、100、200mL·g-1、颗粒半径为177.5μm、提取时间为30~210min条件下提取玉竹多糖,测得各条件下的提取质量浓度。利用试验数据,求解4组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k、有效扩散系数Ds、相对萃余率Y、表观活化能Ea,其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0.90以上。利用试验数据、动力学参数与上述提取过程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建立了玉竹多糖浸提过程动力学方程。经实验实测值与方程预算值作拟合度验证,两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10%,说明该方程对玉竹多糖浸提过程动力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反映提取过程多糖质量浓度与提取时间、温度、液固比的关系。
  2、玉竹多糖的分离纯化制备
  将已干燥、粉碎、脱脂的玉竹,经热水提取、AB-8大孔树脂脱色素、Seavg法除蛋白、60%和80%乙醇分步醇沉分级、离心、冷冻干燥,得到玉竹粗多糖 POP60、POP80。本实验仅对POP60进一步纯化,先后采用阴离子交换剂DEAE-52纤维素柱色谱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其进行纯化,透析,冷冻干燥,得到NPOP60-I以及POAP60-I两种精制玉竹多糖。经紫外光谱法和常压葡聚糖凝胶过滤法对NPOP60-I和POAP60-I进行纯度鉴定:紫外光谱分析显示NPOP60-I和POAP60-I在260-280nm处均无出现明显吸收峰,说明其不含核酸和蛋白质;常压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洗脱曲线为单一对称峰型,证明NPOP60-I和POAP60-I为纯度较高的均一组分。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制备的精制玉竹多糖测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f为1.48,测得玉竹粗多糖部位多糖含量为89.41%,玉竹水提物中多糖含量为7.24%
  3、玉竹多糖的一级结构鉴定
  采用HPLC、FT-IR、NMR、GC-MS、SEM仪器技术,结合完全酸水解、PMP衍生化、甲基化反应等化学方法,对玉竹多糖的理化性质、单糖组成、糖苷键构型、主链与支链糖苷键位置、连接方式等一级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多糖空间表征进行分析。
  理化性质结果为:NPOP60-I和POAP60-I经硫酸-苯酚显色反应、Molish紫环专属反应均呈阳性;菲林反应、双缩脲反应、I2-KI反应均为阴性,说明两者均为多糖组分,不含还原性糖、蛋白质、淀粉。硫酸-间羟基联苯反应结果显示POAP60-I含有糖醛酸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NPOP60-I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0:12.07:9.55;POAP60-I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1.00:0.82:0.22:12.61:4.87:2.23。
  红外光谱结果表明:NPOP60-I和POAP60-I在3600-3200cm-1和3000-2800cm-1范围均出现糖类O-H和C-H特征峰,在897cm-1有β-型吡喃糖C-H特征吸收峰,说明两者均为β-型吡喃糖的糖苷构型。POAP60-I在1741cm-1处有羧基C=O非对称伸缩对称吸收峰,说明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糖醛酸。
  甲基化反应、GC-MS以及 NMR谱对其糖苷键连接方式、糖链分支情况分结果表明:NPOP60-I主链部分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构成,其中主要为(1→6)葡萄糖、(1→2)葡萄糖和(1→6)半乳糖连接方式存在,其末端残基为甘露糖,其摩尔比为:2.25:0.76:0.80:1.00。POAP60-I主链部分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构成,其中主要为(2→6)甘露糖、(1→6)葡萄糖、(1→4)葡萄糖、(1→6)半乳糖,其末端残基为葡萄糖(1→),有分支片段(1→)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以(→6)取代形式存在,其摩尔比为:1.00:9.87:2.13:5.84:1.45:3.24:1.77。1H-NMR和13C-NMR谱结果说明,其糖苷键异头质子为β型吡喃糖构型,不含呋喃糖构型。
  电镜扫描结果显示:NPOP60-I呈较规则片状,呈单个或聚集分布折叠近成团,说明多糖高度聚集,糖链呈平面叠加时有一定的方向性。POAP60-I主要呈纤维状,相互缠绕形成树丫状的高级空间结构,可能与多糖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有关,说明糖链上可能具有分支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