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细菌在间质性膀胱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6h】

纳米细菌在间质性膀胱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活检组织中NB 的检测及其分离培养及四环素对其抑制效应

第二部分 NB 感染大鼠膀胱组织后的相关指标观测

全文结论

致 谢

照 片

文献综述一(Medical Hypotheses ,in process )The symptoms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painful bladder syndrome may be reduced with minocycline therapy

文献综述二(Medical Hypotheses ,in process )The so-called nanobacteria in calcification may be some allosteric protein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已发表和投稿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cystitis,IC)是一组以盆底部和/或会阴部间歇性疼痛伴有尿频、尿急和储尿期疼痛为临床表现的症候群,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膀胱壁的慢性炎症和膀胱的慢性间质纤维化。最近几年来我国该病的确诊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0%发生于中年妇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IC 病因与发病机理不清,临床诊治中患者需经历多次膀胱镜检查及膀胱组织活检,患者极其痛苦,诊治费用高,且易出现误诊误治,即使明确诊断,临床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该病已成为困扰国内外泌尿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IC患者膀胱活检组织及尿液标本常规细菌培养无微生物发现,临床常规抗炎治疗无效,但部分IC患者经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后临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启示我们可能有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存在。因此,对IC 进行新的病原菌的探索研究有可能对该病的临床诊治产生重大意义。
   近年来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揭示为IC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研究证实,NB是一种能引起组织慢性炎症的革兰阴性菌,普通微生物培养液不适用于NB 生长,必须用细胞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NB在人体内主要经泌尿道排泄,除四环素类药物外对其它抗生素不敏感。目前国内外关于NB与IC 发病关系的相关研究尚无报道。本项目在前期实验中已从IC患者膀胱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获得了具有诱发组织慢性炎症能力的NB。我们推测,NB 感染膀胱组织诱发的慢性炎症特点可解释IC的临床病理发病过程,NB 极有可能参与了IC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拟探讨NB在IC 发病中的病因作用,研究结果可望为IC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病原学依据,为深入研究NB与IC 发病的关系打下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
   1) 依据间质性膀胱炎诊断及评分标准,确立纳入该项研究患者。膀胱镜下收集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组织,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检测膀胱组织中是否存在纳米细菌的可能。
   2) 将收集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组织及尿液标本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纳米细菌的分离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电镜观察及16S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法对培养微生物进行观察鉴定。
   3) NB 检测阳性患者抗NB 治疗:四环素(500mg)+生理盐水(30ml)膀胱灌注,1次/周,共6次;四环素500mg,口服,1次/日,连续3个月。采用OSPI和PUF 进行治疗前后评分。
   4) NB 感染大鼠膀胱组织的观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B组和NB+抗NB 治疗组。采用大鼠膀胱内注射NB 法制作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排尿情况及行为学变化,检测相关炎症指标、肥大细胞活化情况及相关疼痛指标,进行膀胱组织中的NB的分布检测和体外NB的再分离培养及鉴定。
   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27例IC患者成功入选该项实验研究,荧光免疫染色和电镜下成功检测到IC膀胱组中存在NB,其主要分布膀胱间质组织中,呈簇状分布。结果表明在部分IC患者的膀胱在组织中的确有NB 存在。
   2.27例IC患者的膀胱组织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48.1%患者膀胱组织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出NB;而正常人中只有1例检测出NB的类似物。该研究结果高度提示NB与IC的发病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3.针对NB 阳性患者予以抗NB 治疗,能减轻IC患者临床症状。
   4.NB 感染能引起大鼠膀胱组织慢性炎症。四环素抗感染治疗,能减轻膀胱组织的炎症。
   5.NB 感染引起大鼠膀胱组织的慢性炎症具有与临床IC 许多相类似表现:炎症因子的增多,肥大细胞增多与活化,感觉传入神经疼痛递质的增多。
   6.上述结果高度提示NB 极可能是IC的病原学之一,这为临床诊治IC 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著录项

  • 作者

    张庆华;

  •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学科 外科学(泌尿外)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宋波;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94.3;
  •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 纳米细菌; 膀胱组织; 尿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