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印迹基因TSSC3对骨肉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h】

印迹基因TSSC3对骨肉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 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TSSC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FSSC3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第二节 TSSC3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SSC3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其对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TSSC3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论

第二节 TSSC3的表达对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TSSC3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及转移潜能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TSSC3在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模型建立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第二节 TSSC3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EMT和转移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论

第三节 TSSC3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和对骨肉瘤失巢凋亡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文献综述一 印迹基因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失巢凋亡抵抗与肿瘤转移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投稿的论文

英文论著 TSSC3 overexpression associates with growth inhibition,apoptosis induction and enhances chemotherapeutic effects in human osteosarcoma

展开▼

摘要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种高转移性骨原发恶性肿瘤,肺转移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骨肉瘤的转移多发生于早期,85%~90%的患者就诊时已存在临床上不能发现的转移灶。近年来的新辅助化疗使得患者肺转移率得到明显控制,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5年生存率达到60%~80%。但骨肉瘤的长期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仍处于“瓶颈期”,骨肉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差以及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影响其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骨肉瘤的转移和克服化疗耐药对于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肿瘤的转移包含了一系列的复杂事件。肿瘤细胞获得“失巢凋亡抵抗”是其成功实现转移的基础和关键,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通路障碍也是化疗耐药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探讨骨肉瘤耐药及失巢凋亡抵抗的机制将为深入阐明骨肉瘤转移及耐药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印迹基因TSSC3参与了成骨细胞的恶性转化。TSSC3是已报道的唯一与凋亡相关的印迹基因。目前关于TSSC3与肿瘤的研究很少,仅在完全性葡萄胎、Wilms’肿瘤和恶性胶质瘤中有表达缺失的报道,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发挥的功能作用和分子机制尚缺乏相关研究。
   有鉴于此,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检测了TSSC3在各骨肉瘤细胞系以及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研究TSSC3在骨肉瘤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TSSC3对各凋亡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TSSC3对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第三部分在第一、二部分对TSSC3在骨肉瘤中表达、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TSSC3调控骨肉瘤失巢凋亡抵抗进而在骨肉瘤迁移、侵袭、转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结论如下:
   一、TSSC3在骨肉瘤细胞系和骨肉瘤组织中普遍低表达,提示其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TSSC3在骨肉瘤细胞系中普遍低表达:
   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1)TSSC3在恶性转化的成骨细胞(MTF)中的表达明显低于hFOB1.19成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TSSC3在成骨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高于所有被检测的骨肉瘤细胞系,其在低级别来源的骨肉瘤细胞系HOS和MG63中的表达要高于高级别来源的细胞系U2OS和SaOS2,且TSSC3主要定位于胞质。
   2.TSSC3在骨肉瘤组织中普遍低表达:
   我们采用RT-PCR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1)TSSC3在肿瘤组织(阳性率为45.8%,表达丰度为0.18±0.03)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配对癌旁组织(阳性率为79.1%,表达丰度为0.5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TSSC3在骨肉瘤组织(54.2%)中的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骨肉瘤组织中TSSC3的表达缺失率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组织学分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二、TSSC3的表达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1.采用GeneSwitch诱导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TSSC3的SaOS2细胞系(overTSSC3);采用pSilencer5.1 Retro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低表达TSSC3的SaOS2细胞系(siTSSC3)。
   2.TSSC3的表达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1)CCK8比色法显示:overTSSC3细胞在接种2天后,增殖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aOS2和overCON);相反,siTSSC3细胞在接种5天后,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aOS2和siC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TSSC3明显地降低了大克隆形成率(从17.75±0.01%降低到0.67±0.01%);相反,siTSSC3细胞的总克隆、大克隆、小克隆形成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OS2和siCON),特别是大克隆形成数从7±2升高到10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Ki67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表达TSSC3明显地降低了Ki67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反之,低表达TSSC3则显著地增强了Ki67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内DNA倍体分析显示:高表达TSSC3使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反之,低表达TSSC3则使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3.TSSC3的表达抑制了裸鼠体内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1)免疫缺陷小鼠移植瘤实验显示:overTSSC3组成瘤率为18%,成瘤潜伏期为28天,接种7周后移植瘤体积为15.94±9.28(mm3±SD);对照组SaOS2、overCON的成瘤率分别为86%和67%,成瘤潜伏期分别为14天和16天,接种7周后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0.17±15.42(mm3±SD)和159.75±73.65(mm3±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siTSSC3组成瘤率为100%,成瘤潜伏期为6天,接种5周后移植瘤体积为153.45±42.38(mm3±SD);siCON组成瘤率为67%,成瘤潜伏期为12天,接种5周后移植瘤体积为66.10±24.64(mm3±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明显地降低了骨肉瘤细胞体内的成瘤力。
   (2)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结果显示:siTSSC3和SaOS2组来源的移植瘤,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深染且异形性大,可见部分病理性核分裂像,有较多的坏死灶和高密度的微血管;而在overTSSC3组来源的移植瘤组织中,没有观察到坏死组织、病理性核分裂像以及高密度的微血管。结果说明低表达TSSC3使移植瘤更加接近于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
   (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SSC3、Ki67表达,结果显示:overTSSC3组高表达TSSC3,SaOS2组弱表达TSSC3,siTSSC3组中未检测到TSSC3的表达。采用Ki67染色,对瘤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标记发现,overTSSC3组低表达Ki67,siTSSC3组高表达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在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负相关。
   三、TSSC3的表达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了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1.TSSC3的表达促进了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SaOS2、overCON细胞呈短梭形,折光性强,透明度大,轮廓不清,胞质中未见颗粒样物质;而overTSSC3细胞则生长缓慢,形态不规则,失去原有特点,折光性降低,细胞间隙增大,胞质中出现颗粒样物质,细胞活力差,并有较多悬浮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overTSSC3细胞较对照组显示出了凋亡的特征,核膜不规则,核浓缩碎裂,出现新月体形核,胞质中出现空泡及凋亡小体。以上形态学的观察结果提示了TSSC3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2)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overTSSC3组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从5.70%和1.39%明显地提高到了14.70%和9.97%。相反,低表达TSSC3使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下调了4.04倍和4.32倍。另外,我们采用PI染色检测亚G0期细胞的比率,细胞的凋亡率随着TSSC3的表达下调而下降。TUNEL染色的结果同样显示了在overTSSC3细胞中,FITC阳性细胞的表达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2.TSSC3的表达促进了瘤体细胞的凋亡:移植瘤组织TSSC3和TUNEL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overTSSC3细胞来源的移植瘤组织中TSSC3和TUNEL染色的比例和强度同时明显地增加,且共定位于同一细胞中,结果表明持续的TSSC3表达明显增加了瘤体细胞的凋亡。
   3.TSSC3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途径诱导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高表达TSSC3明显地增加了caspase-3和Cytc的表达,并同时上调了Bax:Bcl-2的比率;对于死亡受体通路而言,TSSC3的上调反而引起了Fas的下调以及Flip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相对于siCON细胞,在siTSSC3细胞中caspase-3,Cytc,Bax:Bcl-2和Flip分子明显地下调,Fas则明显地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在基因水平通过上调内源性线粒体通路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
   (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对于overCON细胞,overTSSC3细胞上调了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procaspase-9和Bcl-2的表达。相反,相对于siCON细胞,procaspase-9和Bcl-2在siTSSC3细胞中表达增强,但是procaspase-8的表达在overTSSC3细胞和overCON细胞中没有明显的不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表达TSSC3明显增加了cleaved caspase-3和Cytc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下调了Fas蛋白的表达;而Cytc在siTSSC3细胞中的表达则明显低于siCON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在蛋白水平通过上调内源性线粒体通路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
   (3)JC-1染色结果显示:overCON细胞展示出桔红色的荧光,代表正常细胞线粒体的JC-1聚合体,而在overTSSC3细胞中红色荧光转变为绿色荧光,更加接近于阳性对照,代表凋亡细胞线粒体的JC-1单体。TSSC3使绿色/红色荧光强度的比值从0.90±0.04增加到4.3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破坏了线粒体膜电位,诱导了内源性凋亡信号转导途径。
   四、TSSC3通过诱导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增加了骨肉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1.TSSC3通过诱导凋亡增加了骨肉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1)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顺铂和表柔比星处理后,overTSSC3细胞的凋亡率(特别是晚期凋亡率)明显地高于overCON细胞。而低表达TSSC3则明显地降低了化疗药处理后细胞的凋亡。
   (2)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verTSSC3细胞在化疗药处理后FITC荧光强度明显地高于对照细胞。
   2.TSSC3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途径明显地增加了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处理的敏感性:
   (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化疗药处理后,cleaved caspase-3在overTSSC3细胞表达强度显著高于overCON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tc、cleaved caspase-3以及cleaved PARP在overTSSC3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细胞;相反,Cytc在siTSSC3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siCON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JC-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化疗药处理后,JC-1单体在overTSS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地高于overCON细胞,高表达TSSC3使绿色/红色荧光强度的比值从1.33±0.67增加到6.73±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以及Cytc等凋亡分子在overTSSC3细胞中表达的增加,说明TSSC3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了化疗药引起的骨肉瘤细胞凋亡。
   五、TSSC3在失巢凋亡抵抗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渐进性地表达下调
   1.成功建立了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模型:
   (1)悬浮-贴壁循环培养法建立骨肉瘤失巢凋亡抵抗细胞模型:SaOS2悬浮3天后,贴壁培养直至长成单细胞层,再次悬浮14天后再次贴壁培养,所形成的单层细胞即为失巢凋亡抵抗细胞,记为SaOSar。悬浮培养后细胞变圆,最初为散在的单个细胞逐渐成团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团块不断增大、致密。
   (2)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模型的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失巢凋亡细胞模型中各时相点悬浮细胞的凋亡率,贴壁培养SaOS2细胞的凋亡率(仅指早期凋亡率)为4.34%,悬浮24h之内凋亡率上升得最快,达到20.36%,3天和7天时分别为33.76%和49.36%,7天后凋亡率上升逐渐变缓,到14天时为55.28%,14天后凋亡率无显著变化。SaOS2与SaOSar细胞悬浮24h后检测凋亡率,前者的早期与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4.39%和21.79%,而后者仅为5.35%和10.07%。
   2.TSSC3在失巢凋亡抵抗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渐进性地表达下调:
   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1)TSSC3在失巢凋亡抵抗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渐进性地表达下调。其中悬浮第1天和第7天下降幅度最显著,都较其前一时间点下降了65%,悬浮第14天后TSSC3的表达与未悬浮的SaOS2细胞相比下降了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相对于SaOS2细胞,TSS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SaOSar细胞中分别下调了56%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TSSC3的表达在MTF中较hFOB1.19成骨细胞下降了67%,在MTFar中较MTF下降了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结果提示TSSC3可能通过表达抑制参与骨肉瘤的失巢凋亡抵抗,进而促进了骨肉瘤的演进。
   六、TSSC3通过调控EMT相关分子以及转移相关分子的表达促进了MET,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潜能
   1.TSSC3的表达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运动能力,结果显示:overTSSC3和over overTSSC3ar细胞向致伤区迁移的距离明显小于各自的对照细胞,而siTSSC3细胞则明显大于siCON细胞。
   2.TSSC3的表达显著地降低了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显示:overTSSC3和overTSSC3ar的下室细胞数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细胞,overTSSC3和overCON分别为8±2和105±16,overTSSC3ar和overCONar分别为40±6和17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iTSSC3的下室细胞则明显多于siCON细胞,siTSSC3和siCON分别为158±11和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TSSC3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EMT相关分子以及转移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实验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1)高表达TSSC3增加了上皮标志E-cadherin的表达,同时下调了间质相关标志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Snail、Slug、Smadl、Smad4、ZEB1、ZEB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高表达TSSC3使骨肉瘤细胞发生了MET。
   (2)高表达TSSC3降低了转移相关分子CD44s、CXCR4及金属蛋白酶家族分子MMP2、MMP7、MMP9、MMP14的表达,同样在失巢凋亡抵抗细胞中过表达TSSC3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低表达TSSC3上调了CD44s、CXCR4、MMP7、MMP1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高表达TSSC3在基因水平下调了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潜能。
   七、TSSC3通过抑制整合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介导的PI3K/Akt失巢凋亡抵抗信号通路从而促进了骨肉瘤的失巢凋亡,并增加了失巢凋亡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1.TSSC3抑制整合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介导的PI3 K/Akt失巢凋亡抵抗信号通路从而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了骨肉瘤的失巢凋亡:
   (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转染组细胞悬浮状态下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overTSSC3细胞团块较小且松散,有较多散在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悬浮3天的失巢凋亡率显示:SaOS2、overCON、overTSSC3分别为31.20%、31.00%、47.90%(早期凋亡率);相反,siTSSC3细胞团块较大且紧密,散在的凋亡细胞较少。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悬浮1天的失巢凋亡率显示:siCON、siTSSC3分别为22.70%、3.52%(早期凋亡率),且siTSSC3细胞的失巢凋亡率与抗失巢凋亡细胞SaOSar相近(8.55%)。结果表明:TSSC3促进了骨肉瘤细胞的失巢凋亡。
   (2)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显示:悬浮3天后,overTSSC3 JC-1单体所占的比例为36.5%,明显高于对照细胞overCON(14.4%)和SaOS2(13.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verTSSC3细胞溶质中Cytc的表达量显著高于overC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破坏了骨肉瘤失巢凋亡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从而促进了Cytc的释放。
   (3)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高表达TSSC3增加了Puma、Noxa、Bim、Bax、Bak、Cytc、Apaf-1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了Bcl-2和Bcl-xL的表达,从各个环节促进了线粒体途径的失巢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低表达TSSC3降低了Puma、Noxa、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升高了Bcl-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overTSSC33day细胞中Bax/Bcl-2的比值为5.97,而overCON3day细胞中为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途径增加了骨肉瘤细胞对失巢凋亡的敏感性。
   (4)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高表达TSSC3同时降低了integrinβ4与Ezrin的表达,上调了integrinα2、integrinβ1的表达,且TSSC3与Caveolin-1的表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参与调控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信号途径中的多个分子。
   (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TSSC3使悬浮细胞整合素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Akt降低,Akt升高,P-Bad降低,促进了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cleaved caspase-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抑制了整合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介导的PI3K/Akt失巢凋亡抵抗信号通路从而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了骨肉瘤的失巢凋亡。
   2.TSSC3通过抑制整合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介导的PI3 K/Akt信号通路增加了失巢凋亡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1)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显示:悬浮状态下用化疗药处理各转染组细胞3天,SaOS2、overCON凋亡率分别为59.90%、56.90%,而overTSSC3则达到78.60%。结果表明:高表达TSSC3显著地增加了失巢凋亡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2)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悬浮状态下用化疗药处理各转染组细胞3天,SaOS2、overCON、overTSSC3细胞JC-1单体的比例分别为42.8%、35.6%、63.4%。结果表明:高表达TSSC3通过线粒体通路促进了失巢凋亡细胞化疗药处理后引起的凋亡。
   (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悬浮状态下用化疗药处理各转染组细胞3天,高表达TSSC3降低了化疗药处理后失巢凋亡细胞P-Src和P-Akt的表达,同时增加了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TSSC3通过抑制整合素介导的PI3K/Akt失巢凋亡抵抗信号增加了失巢凋亡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印迹基因TSSC3在骨肉瘤中低表达,它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线粒体途径增加骨肉瘤的基础凋亡率和化疗敏感性。
   2.印迹基因TSSC3可通过调控EMT相关分子以及转移相关分子CD44s、CXCR4和MMP家族分子的表达促进MET,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潜能。
   3.印迹基因TSSC3在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抵抗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渐进性地表达下调,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整合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介导的PI3K/Akt失巢凋亡抵抗信号通路从而促进骨肉瘤的失巢凋亡,并增加失巢凋亡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印迹基因TSSC3在骨肉瘤发生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功能及作用机制。从印迹基因的角度探讨了骨肉瘤失巢凋亡及耐药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印迹基因TSSC3作为抑癌基因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包括失巢凋亡),并通过调控EMT相关分子以及转移相关分子的表达促进了MET,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潜能。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内源性线粒体途径诱导凋亡以及抑制整合蛋白信号传导激酶Src介导的PI3K/Akt失巢凋亡抵抗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的失巢凋亡。上述结果说明印迹基因TSSC3在骨肉瘤的发生演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以TSSC3为靶点、寻找更具特异性的骨肉瘤靶向基因治疗和表遗传学调控策略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