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EBPα基因表达对PARs激活HSC促肝纤维化形成的负性调控作用
【6h】

C/EBPα基因表达对PARs激活HSC促肝纤维化形成的负性调控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大鼠HSC-T6细胞培养及pcDNA3.1(-)-C/EBPα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外源性C/EBPα基因对HSC活化及合成胶原蛋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上调C/EBPα表达对PAR1、2激活的HSC-T6活化、增殖及合成胶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文献综述 C/EBPα基因与PARs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关系

摘 要

引言

结 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及参与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肝纤维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迄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关键,抑制HSC的激活对肝纤维化防治有重要作用。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相关。我们前期有关PAR1.2调控HSC活化、增殖作用研究提示:PAR1.2是凝血酶和胰蛋白酶介导的肝纤维化自动放大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炎症和纤维化受体,其表达不仅可以促进肝纤维化形成,还可以加重肝脏炎症级联反应,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正性促进作用。拮抗PAR1.2活性可以抑制HSC激活,阻断胶原蛋白产生,还可以限制肝脏炎症反应,中断肝纤维化过程中HSC激活后的自动放大循环作用,但是至今在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中尚未发现有效的选择性PAR1.2的抑制剂和方法。
   肝纤维化研究发现HSC激活的显著变化是细胞内脂滴的减少甚至消失,脂滴的消失意味着去脂肪细胞分化,HSC向脂肪细胞分化是维持其静止所必须,去脂肪细胞分化在HSC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 enhancer bindingproteins a,C/EBPa)基因表达是维持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肪细胞进入终末分化,C/EBPα单独表达增强足以诱导前脂肪细胞3T3向脂肪细胞分化。目前已知肝组织中的肝细胞及静止的HSC中有C/EBPα的表达,活化的HSC中C/EBPα表达阴性,那么,与脂肪细胞分化脂滴形成相关的C/EBPα能否维持HSC静止,引入C/EBPα维持脂肪细胞分化防止HSC激活机制对PARs促肝纤维化形成是否有负性调节作用?
   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拟在PAR1.2激活HSC促肝纤维化形成的正性调控基础上,构建C/EBPα载体并转染经PAR1.2激活的HSC,观察C/EBPα阻止HSC激活并抑制肝纤维化形成作用,以期把对PAR1.2的拮抗和上调C/EBPα表达引入HSC激活的负性调控机制中,为肝纤维化防治提供依据。
   本课题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1.HSC-T6保持了HSCs原始细胞学特征,激活的HSC-T6可以表达α-SMA并合成Ⅰ、Ⅲ型胶原蛋白,能较好的反应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过程,是研究肝纤维化的理想细胞模型。
   2.双酶切鉴定pcDNA3.1(-)-C/EBPα质粒重组体,可完全切回至C/EBPα及pcDNA3.1(-)载体分子量大小,表明此质粒构建成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
   3.外源性C/EBPα基因可有效转染HSC-T6,转染后可高表达。上调C/EBPα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HSC-T6活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4.将外源性C/EBPα引入到PAR1.2激活的HSC-T6细胞中,α-SMA及Ⅰ型前胶原的表达均下降,细胞增殖度也降低,提示:上调C/EBPα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PAR1、2对HSC活化、增殖及分泌胶原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