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6h】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联合CIK细胞与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免疫系统变化特点及疗效分析

课题来源基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IK细胞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恶性肿瘤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肺癌其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死亡率居高不下等原因,已成为恶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要病因。最新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Cancer Statistics,2013》数据显示:在美国,男女患者肺癌发病率分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均为14%),仅次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但在癌症相关性死亡率中,肺癌仍然高居榜首,分别有28%的男性患者和26%的女性患者死于肺癌。《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同样证实:中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第一位。近年来,新的放化疗方案及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一定进展,但截止2008年,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14%-17%。
  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性,约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大部分患者丧失手术机会,转而接受常规的化疗、放疗。基于IPASS等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兴起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易瑞沙、特罗凯等),近年来发展迅速,为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主要是EGFR基因有突变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由于外科手术切除的不彻底性和高复发率、化疗的耐药性、放疗的低敏感性及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以及靶向治疗药物的特殊针对性,相当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仍然是一个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因此,寻求晚期肺癌治疗的新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研究证实:肿瘤细胞能够通过降低免疫源性,逃避“免疫监视”,颠覆免疫系统。由于晚期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肿瘤的该特征提示我们:提高肿瘤患者自身的免疫监视能力、打破免疫耐受可能是控制肿瘤乃至清除肿瘤细胞的有效途径。因此,肿瘤生物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成为肿瘤治疗的前沿和新方向。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adoptivecellular immunotherapy, ACI)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种,其定义为:将体外激活的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输注给肿瘤患者,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间接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等方式,达到肿瘤控制和清除的目的。由德国科学家于1991年研究发现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由于具有强大的体外扩增能力、高细胞毒活性、MHC非限制性及低毒副作用,在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临床应用在肾癌、白血病、肝癌等各种恶性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已见诸报道。而CIK在肺癌中的治疗效果也初露锋芒,但对于其治疗效果却莫衷一是。本文拟对前期CIK治疗肺癌的文献做(—)Meta分析,系统评估CIK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临床课题,评估我科利用CIK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CIK更大规模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从两个方面探讨CIK细胞用于肺癌临床治疗的效果
  一、对已经发表的CIK用于肺癌治疗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和系统评估。根据设定的检索策略,分别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Google学术搜索引擎等。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联合CIK细胞与化疗方案对比单纯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根据Cochrane Handbook5.0的质量评价标准,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在以上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统计我科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数据,分析评估CIK细胞治疗效果。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科的42名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CIK细胞治疗组,并选择同期行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肺癌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的差异。统计分析利用CIK细胞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免疫系统等指标(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等)变化特点,评估其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并分析影响CIK细胞治疗疗效的临床特征(如肺癌TNM分期、KPS评分等),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KPS评分),并观察CIK细胞治疗的毒副作用和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
  研究结果
  一、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有效率 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CIK与化疗方案在疾病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的化疗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72,95%CI:1.17-2.52,P<0.05)。
  2生存率Meta分析结果示:两种方案1年生存率(OR=1.30,95%CI:0.65-2.58)及2年生存率(OR=1.33,95%CI:0.51-3.45,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
  3.生活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方案在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26,95%CI:1.90-9.58,P<0.05)。
  4.毒副作用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CIK与化疗方案与单纯化疗方案引起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贫血以及转氨酶升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输注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头痛,经对症处理后可完全缓解,提示CIK并无严重的毒副作用。
  二、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1.肺癌患者免疫系统情况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肺癌患者CD3+、CD4+及CD8+T细胞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CIK治疗后肺癌患者免疫系统变化CIK细胞治疗后,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CIK细胞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与对照组相比,CI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影响CIK细胞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在接受CIK治疗的患者中,肺癌TNM分期、是否合并肝、脑转移、生活质量评分是与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率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P<0.05),而是否合并肝、脑转移及生活质量评分则与提高疾病控制率密切相关(P<0.05)。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对CIK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P>0.05)。
  5.生活质量和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CIK细胞治疗组肺癌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62%的患者在接受CIK细胞治疗后乏力、纳差、失眠等情况好转明显。因此,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CIK细胞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纳差、乏力及失眠等症状。
  全文结论
  1.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CIK与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中晚期NSCLC的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而在长期生存期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贫血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种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K输注的过程中,个别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可完全缓解。
  2.晚期肺癌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CIK细胞作为维持治疗的一种手段,可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体内的免疫失衡,可以提高肺癌治疗的有效率和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