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铁调素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清铁调素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调素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2.1 临床研究资料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脑出血患者血清铁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调素及血清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分析

4.1 实验数据分析与方法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铁调素与铁代谢失衡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20%~3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并且约88%的存活患者遗留有明显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CH后沉积在血肿周围组织的代谢铁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降低血肿周围组织沉积的脑铁是ICH治疗的研究热点。然而,ICH后脑铁代谢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只有阐明脑铁代谢机制才能针对性地进行降铁治疗,为ICH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研究显示ICH后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呈显著相关。而铁调素(Hepcidin,Hep)是重要的铁调节多肽激素,在维持机体及细胞铁代谢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与其受体即细胞膜上的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1,FPN1)结合(目前已知的细胞唯一的排铁通道),导致FPN1内化、降解,进而导致细胞内的铁聚集进一步产生毒性作用。铁调素的表达受炎症、铁水平等的影响。但ICH后铁调素的变化特点及铁调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仍不清楚。为此,我们利用临床ICH患者血清标本探讨分析血清铁调素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方法与结果:
  我们收集了81例来自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初发ICH患者的连续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发病12小时内入院。在发病后1、3、5及7天连续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获得血清标本用于检测血清铁调素、血清铁、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患者入院时,入院7天及30天时分别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且在患者3月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s'量表(mRS)评分。根据3月随访时的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good outcome)组(mRS≤2分)及预后差(poor outcome)组(mRS>2分),发现在poor outcome组的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good outcome组(P<0.001),并且在调整其他变量的后发现随着血清铁调素水平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值,患者mRS评分增加1.135(95% CI,1.021~1.247,P<0.001)。同时,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发现血清铁调素与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r=-0.5301,P<0.001),在poor outcome组的患者中血清铁水平低于good outcome组(P=0.007)。
  结论:
  ICH后血清铁调素水平与血清铁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血清铁调素可能作为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该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ICH后铁调素在脑铁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