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
【6h】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本选题的缘起

二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辨析及本课题的范畴规定

四本选题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发展的转折

第一节“天下体系”与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的发展

一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的一体性发展趋势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

三中华民族自在而非自觉的内在原因

第二节民族国家的挑战与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新变化

一民族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形态与民族意识的挑战

二天下体系的瓦解与统治上层、“士”民族观念的变化

三中国下层民众传统民族观念的变化

第二章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起步

第一节中华民族自觉的最初形态与步骤

一“精英阶层”的种族自觉

二种族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对立与互动

三中华民族意识的初步自觉

四中华民族文化的初步自觉

第二节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横向扩展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族意识的传播

二“五族共和”及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意识的出现

第三章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困惑

一民国初年国家观念与民族观念的分离

二分裂的政治格局与构建联合式统一体尝试的失败

三精神分裂: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困惑

第二节救亡压力下中华民族群体自觉的开始

一中华民族群体自觉的逐步开始:主权意识与中华民族命运意识的觉醒

二少数民族先进分子的民族自觉与中华民族地理认同的结合

第四章中华民族自觉理论政策的不同取向与共性追求

第一节国家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一国家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的同一性理论——国家主义

二国家主义的文化政治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三国家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自觉

第二节国族主义理论政策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一孙中山的“国族主义”理论其及评价

二国民政府对国族主义的“继承”与国族政策

第三节反帝反封民族主义取向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一反帝反封视角下的中华民族观

二民族危机下的中华民族观与中华民族自觉理论政策

第四节学者视野下的中华民族观

一“中华民族”概念与种族民族主义认同模式的局限

二中华民族观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团结论

第五章民族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全体自觉

第一节民族主义理论政策的新自觉与整合

一中华民族观的新发展与中华民族含义的多重性阐发

二中共对中华民族自觉理论的整合与推进民族自觉的政策

三国民政府民族主义的统合作用与民族政策

四知识阶层的中华民族自觉追求与方法

第二节中华民族自觉的群体性与表现形态

一地方利益、党派利益的让位与国内政治格局的重组与一体

二中华各民族一体意识的形成与自觉的表征

第三节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趋向

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新模式:民族文化认同的回归与创新

二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自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蒋介石《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表

附录2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民国二十七年查禁书刊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试图以历史学、民族政治学、民族学等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中华民族自觉的独特性,以丰富民族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从中华民族形成史研究的需要来说,系统梳理中华民族自觉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结构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怎样的制约作用,中华民族自觉主体发挥怎样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而探寻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轨迹、总结其发展趋势及其留给人们的启示,既为中华民族形成史(近现代部分)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又使中华民族成员加深对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进而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竞争意识,这些正是本文的追求.本文以探索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为纵线,将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华民族自觉进程初步划分为中华民族自觉的起步、中华民族自觉的曲折发展、中华民族自觉理论政策的不同取向与共性追求、中华民族全体自觉的广泛发展这几个阶段,并分章论述.在分析中华民族自觉的阶段性发展的同时,探索中华民族自觉内涵的层次性深化发展过程和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在横向上扩展的轨迹,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与现代性自觉之间、共同体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之间、民族精英自觉与民族大众自觉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与整合、结合过程,解释和说明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曲折、复杂、独特性所包含的理论意义和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