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海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
【6h】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海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第四节 术语解释

第一章 嘎达梅林及相关研究情况

第一节 嘎达梅林相关研究动态

第二节 文本和口述史、历史记忆相关研究动态

第二章 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文地理

第一节 科尔沁左翼中旗历史沿革与地方人文传统

第二节 科尔沁左翼中旗历年山荒简史

第三节 嘎达梅林起义

第三章 《嘎达梅林》文本化过程的反思

第一节 《嘎达梅林》文本的搜集情况

第二节 《嘎达梅林》文本的“格式化”问题

第三节 民族忠与口头传统视野中的文本

第四章 《嘎达梅林》历史记忆研究

第一节 《嘎达梅林》主要历史人物记忆

第二节 《嘎达梅林》主要历史事件记忆

第三节 有关嘎达梅林起义历史事件的三种叙事方式

第五章 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经典化

第一节 历史记忆与文化记忆

第二节 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部分演唱《嘎达梅林》民间艺人小传

附录2: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主要文本内容概览

附录3:田野调查问卷提纲

附录4:《嘎达梅林》音声文本的拉丁音转写和汉译节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作为科尔沁地区标志性文化事象,是代表这一地区叙事民歌传统最高艺术成就的典范之作。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嘎达梅林》诞生于科尔沁草原,长期以来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布,自上个世纪进入文人视域,逐渐以口承、书写两种方式传递。民歌在两种流布方式的合力作用下,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叙事权力话语移转和变迁的影响下,从一个地方口承叙事传统,一跃成为代表民族集体气节的经典作品,其中民歌经典化过程本身和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为此,笔者依据实地的田野调查、文本分析和文献梳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嘎达梅林》文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学术思考。与此同时,从口述史理论和历史记忆研究理论的角度,对民歌体现的历史记忆内容的特点、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认为民歌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其经典化的内部动因。2007年和2008年《嘎达梅林》分别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家和地方力主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今天,我们这种基于民歌本身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于地方民间文化抢救工作,终将会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全文由导论、正文五章、结语和附录等四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简要交代了论文的问题意识、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术语等问题。
   第一章主要回顾了嘎达梅林相关研究情况和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学术史内容。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嘎达梅林故乡科尔沁左翼中旗历史沿革及嘎达梅林起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民歌产生的社会人文环境等。
   第三章主要反思和探讨了《嘎达梅林》文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章我们对《嘎达梅林》以往在搜集整理工作者主观意识主导下,经“文本格式化”形成的“汇编本”的根源、特点和弊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此同时,立足口头传统和民族志研究立场,,将《嘎达梅林》的文本界定在以“表演为中心一的文本概念之中,并提出了《嘎达梅林》科学资料本的理论框架问题。
   第四章,我们将《嘎达梅林》纳入到口述史和历史记忆研究理论的框架,探讨了其所承载和传递的历史记忆内容。在分析《嘎达梅林》历史记忆问题时,与官方文献史料、民间口碑史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对照,并论及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第五章我们从历史记忆研究理论的角度,对民歌《嘎达梅林》经典化的内部动因问题进行了探讨。《嘎达梅林》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是民歌本身的叙事动力。而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国家叙事权力话语的移转和变迁的影响下,逐步向其他艺术体裁作品拓展,成为民歌经典化的内部动因。
   结语部分我们主要对上文中所分析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认为一首民歌从地方口承叙事传统,逐步影响书面文学创作,进而迈向经典化的历程中,民歌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记忆是民歌不断被传承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动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