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风暴背景下农民工回流及其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以湖南湘西凤凰为例
【6h】

金融风暴背景下农民工回流及其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以湖南湘西凤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农民工的社会学解析

二、回流农民工的社会学解析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工回流的历史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出现的四次农民工回流

一、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首次回流

二、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第二次回流

三、1989年——1991年三年治理整顿时期的第三次回流

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初期的第四次回流

第二节 2008年金融风暴后农民工的回流状兄

第三章 调查地劳动力流动的简要历程

第一节 调查地的基本情兄

一、凤凰县的基本情况

二、山江镇及目标村寨的基本情兄

第二节 金融风暴背景下调查地农民工回流情兄

一、回流是农民工在金融风暴背景下基于自身的主体性行动过程

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农民工流出的原因也是其回流的动因

三、金融风暴在不同的行业或者企业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四章 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的影响

第一节 回流农民工的去向

第二节 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影响

第三节 对于村级行政组织的影响

第五章 回流农民工的社会适应

第一节 回流农民工的生计适应

第二节 回流农民工的社会关系适应

一、家庭角色和家庭成员关系的调整和适应

二、社会关系适应

第三节 被迫回流者的心理适应

第四节 第二代农民工的回归适应

第六章 讨论

第一节 对现代化理论和农民工主体性的反思

第二节 “农民工”将走向何处

第三节 对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思考

第四节 农民工与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回流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2008年金融风暴背景下出现的大规模农民工回流现象,以湖南主要的劳务输出地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为个案,对回流农民工生存状况、生存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农民工回流给其家庭、邻里关系、乡村秩序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微观的深入调查,试图回答农民工回流的基本状况、回流的原因、回流的效应、以及回流农民工的社会适应等问题,以小见大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的命运。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内容要点如下:
   第一章,提出研究问题,指出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定义研究对象,回顾中外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工回流的历史,重点分析了2008年金融风暴后农民工的回流状况。
   第三章,介绍调研点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金融风暴背景下调研点农民工回流情况。文章反映了调研地回流农民工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回流是农民工在金融风暴背景下基于自身的主体性行动过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农民工流出的原因也是其回流的动因;金融风暴在不同的行业或者企业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从回流农民工的去向、土地使用权、社区整合等方面阐述了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造成的影响。
   第五章,从回流农民工的生计适应、社会关系适应、心理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回归适应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回流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
   第六章,围绕金融风暴背景下农民工回流及其社会适应问题,就现代化理论和农民主体性、农民工历史、农民工处境以及农民工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回流农民工对输出地区的影响,就金融风暴背景下产生的农民工回流及其社会适应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认为此次农民工回流是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地区差异、城乡矛盾、农民工自身主体意识发育等方面综合影响下的结果,回流农民工可能会将各种压力释放回输出地。正是中国农村问题的存在,才会产生农民工的问题。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未来,需要统筹好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纳入合理的制度化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