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
【6h】

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内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章 长安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第一节 长安地区的地理概述与民族构成

一、长安地区的地理概述

二、长安地区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 长安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一、长安地区的佛教发展状况

二、长安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三、长安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 长安地区胡汉民众佛教信奉中的异教影响

一、佛教与道教的相互影响

二、袄教和佛教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沙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第一节 沙州地理概述与民族构成

一、沙州地区的地理概述

二、沙州地区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 沙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一、沙州地区佛教发展状况

二、沙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三、沙州地区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 沙州地区胡汉民众佛教信奉中的异教影响

一、道教对佛教的影响

二、祆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

第三章 西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第一节 西州地理概述与民族构成

一、唐代西州的地理概述

二、唐代西州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 西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一、西州地区的佛教发展概况

二、西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

第三节 西州地区胡汉民众佛教信奉中的异教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史料和出土文献对唐代长安、西州、沙州等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进行描述、分析、比较研究,目的旨在揭示三地胡汉民众在接受佛教、信奉的过程中有什么地区或民族的差别。民众的宗教信奉属于宗教社会史研究的范畴,着眼点是针对某一地域胡汉民众的佛教信仰展开。其核心是关注神灵体系、宗教派别以及佛教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导论部分首先对本选题的意义及预期目标作了叙述,认为宗教社会史研究将是学界以后研究的热点,同时由于专业要求,选择了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作为论文研究方向。其次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发现对唐代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的相关论文和专著并不多,这也增加了该选题的难度。第三介绍了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文献资料和出土文书进行论述。第四对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并对之提出了应对方法。
   第一章是关于长安地区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的研究。首先,第一节对长安地区的地理情况和民族构成加以概述,第二节则运用了全唐文、唐代墓志以及唐人笔记小说等文献资料分别对汉人民众和胡人民众的佛教信奉进行了阐述,包括信仰的神祗、信仰的佛教宗派、诵念的佛教经典及佛教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三节对胡汉民众佛教信奉中的异教影响作了阐述分析,以期对民众的宗教信奉有更深入了解。
   第二章与第一章体例相似,所不同点在于运用的资料不同,本章运用了敦煌出土文献和今人编著的愿文集,从敦煌民众的祈佛愿文并辅之以写经题记和供养人题记来分析唐代沙州地区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同样包括沙州民众所信仰的佛教神祗、信仰的宗派、诵念的经典等,并论述了佛教对当地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由于涉及唐代高昌地区,地处偏远,相关文献资料不多,因此不能按前两章的体例去分析西州民众的佛教信奉,只是概述了当地汉人和胡人民众的佛教信奉,并将之以高昌回鹘建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论述。此外还论述了其他宗教对民众佛教信奉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唐代西州民众的宗教信仰。
   宗教可以分为制度化宗教和非制度化宗教两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并不在意佛教神祗有多么众多,经典有多么浩瀚,宗派有多么复杂,他们信仰的出发点无外乎实用。特定的神祗、经典、宗派在胡汉民众中之所以流行也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民众对生活的种种特定诉求和美好期望。由此可见,唐代胡汉民众的佛教信奉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色彩,这也说明了佛教由出世走向入世,在教义和教理方面所做的改造是其在唐代广受民众崇信的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的研究,初步证明虽然三地民众的族性存在着诸多差别,也有地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但在信奉中所体现出来的趋同性则远远大于他们的族性差别,换句话说,三地胡人所信奉的佛教与汉人而言,本质上有相同性,这似乎说明汉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胡人汉化,应当是信奉趋同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