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关于大别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构的人类学研究
【6h】

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关于大别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构的人类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专有名词与术语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博物馆人类学的相关研究

二、“物”与物质文化研究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三节 学术研究回顾与评述

一、官方话语

二、历史阐释的话语

三、现代旅游发展的话语

四、社会、历史教育的话语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红色”田野

第一节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

一、红色的象征意义及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

第二节 三省四县的红色文化争夺——以《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例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唱红中国

二、《桂花》的“身世”之谜

三、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四县之争

四、结语:争抢行为的意义解读

第三节 重返大别山 重识纪念馆

一、祭祖大典仪式

二、革命纪念馆之旅

第三节 政府主导下的红色旅游实践

一、“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的实践

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实践

第三章 西方博物馆的中国化

第一节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建立

一、革命纪念馆的定义

二、革命纪念馆双源头说

三、首府革命博物馆的建立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收藏与保护

一、全球话语的引入——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三节 “革命文物’’的发明

一、建立物与人的联系

二、建立物和事件的联系

三、文物的分类逻辑

第四章 记忆与历史重建

第一节 博物馆展览的诗学

一、博物馆语言——展览技术的运用

二、结构主义的叙事与意义建构

第二节 博物馆展览的政治学

一、知识与权力/话语的关系

二、记忆与历史重建

第三节 政治空间的建构

一、政治资源的积累

二、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暨新命名60周年大会

第四节 革命纪念馆的特征

第五章 革命纪念馆的祠堂化或祠堂的博物馆化

第一节 鄂豫皖革命首府烈士陵园的空间建构

一、烈士陵园的概况

二、展示的空间

三、纪念仪式

第二节 当代神话与朝圣

一、祠堂与“造神”故事

二、许世友的神话传说与将军故里

三、当代神话与博物馆朝圣

第三节 革命纪念馆的祠堂化或祠堂的革命纪念馆化

一、文化变迁理论

二、祠堂的发展历史——宗族祠堂-名人先贤祠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三、双重命名的文化逻辑

第六章 革命纪念馆的叙事(narrative)困境

第一节 重建的冲动与原真性的丢失

第二节 被重复建构的“历史重建”与矛盾的“历史重建"

一、被重复建构的“历史重建"

二、互相矛盾的“历史重建”

第三节 回避张国焘的叙事

一、张国焘的生平

二、张国焘的历史活动

三、遗忘?回避?

第七章 结语

一、西方博物馆的中国化

二、中国祠堂的博物馆化

三、“革命文物"是被建构的,其意义是人赋予的

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未来之路

附录一:从大别山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将领名录

附录二:新县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附录三:文中出现图片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以我的家乡一河南新县为田野调查地点,对大别山地区浓厚的红色文化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人类学、博物馆学的研究。在我的家乡,我是在老人红色历史的叙事中成大的,其红色文化的神秘色彩一直是我心里挥之不去的一个情愫。现在的人类学、博物馆学的专业训练使我有可能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也算是圆我儿时的一个梦想。
   本文是以大别山地区的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为研究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学界的流行更是加深了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这一独特的博物馆形态进行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因素进行人类学的分析。这种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研究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过程,是一种历史学所说的微观史学的做法,即通过文物的研究来重现当时历史进程与结构。多点调查的田野调查是必要的,这对于革命文物的历史重述、经济权益之争具有很强的阐释能力。
   在文中,我们分析了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形成的原因,作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研究的背景提出。这让我们对其整个的文化-社会结构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这也有助于理解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在当地的独特意义。
   在红色文化的大背景下,本文论述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文化发展的两条路径,即西方博物馆的中国化与中国祠堂的博物馆化,在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两个维度上分别进行了人类学意义的追溯。这项研究不仅对于一种文化形态的形成有解释力,而且对本土化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不仅是一个收藏文物的场所,还是一个政治权力积聚的场所,通过考察这几年的新闻回顾,我们发现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所承载的政治权力利益。
   第三,深入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内,我们将着眼点放在了革命文物身上,分析了革命文物引发的历史叙事,而且还有革命文物与博物馆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福柯的研究来探究文物被构建的话语权力,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当然,现代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结构的制约下产生的,必然有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对于其极力回避的历史叙事,我们以张国焘现象为例,分析了两种相左的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在此,我们将意识形态作为研究的方法论来分析这种与现实因素不相符合的现象。
   第四,现代中国,文化遗产的全球话语与非物质文化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且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依托资源,红色文化、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研究尤其重要。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定义、特征、分类等基本的学术概念进行了谈论,这在博物馆学领域内是一个重要的,但是容易被忽视的话题。另外,河南新县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理念也为未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路径,“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实践可以说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带来了启示,即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经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做成一个文化产业。
   革命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分类中的一个形态,其发展路径也会对博物馆学的研究提出一些有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比如,发展博物馆自身的经济产业,以减少对于政府财力的依附等。所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红色文化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博物馆学领域内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所裨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