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嘉绒藏族地区红色文化纪念馆的人类学研究——以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为例
【6h】

嘉绒藏族地区红色文化纪念馆的人类学研究——以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研究特色与方法

第一章 红色田野

一、红色的象征意义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马尔康地区红色文化的背景

第二章 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形成

一、红军长征在马尔康

二、革命纪念馆的概念

三、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建立

四、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展品

第三章 纪念馆的话语建构

一、话语权力

二、博物馆的表现语言

三、红军长征纪念馆中的政治学

第四章 纪念馆中的历史记忆建构

一、对集体记忆的相关研究

二、纪念馆历史记忆建构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三、纪念馆中具有意义的叙事法则

四、红军长征纪念馆对于当地人历史记忆的影响

第五章 纪念馆的叙事

一、从故事到叙事

二、张国焘的生平

三、张国焘在长征纪念馆的历史叙事

四、张国焘在当地人中的历史叙事

结语

一、文物的建构

二、纪念馆对记忆的影响

三、纪念馆中的棘手记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县在红军长征史中有着“北上驿站”之称,本文以位于马尔康县卓克基镇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为出发点,对马尔康地区的红色文化进行人类学、博物馆学的研究。红色文化是中国近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笔者对红色文化的意义与内涵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马尔康地区红色文化的形成原因,作为当地纪念馆研究的一个背景。在发展红色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当代博物馆的类型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历史重现的场所更是一个时代政治权力的承载体,并通过内部展品的历史叙事进行话语权力的建构。因此,本文以话语权力为研究路径从纪念馆的外部设计到内部展示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国家通过纪念馆的形式,将主流意识以历史的方式刻记进公众叙事之中,纪念馆是为“记忆”而生的一种博物馆,它参与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文中将分析纪念馆对于不同社会群体记忆建构的不同效力。最后,以张国焘在纪念馆和当地民众中的不同叙事为例来分析纪念馆如何处理与主流价值观相矛盾的棘手记忆。
  通过对于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建立、内容展示以及对当地记忆建构和其历史叙事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讨论观点:
  第一,纪念馆中不仅是一个文物收藏和展示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意义生成的空间。纪念馆从外到内都有话语权力塑造的痕迹,通过器物的方式在纪念馆内部进行政治学的建构。
  第二,纪念馆对于记忆有建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起到的效力有所不同。与纪念馆有关的政府人员往往通过自己如何评价纪念馆的内容和自己在纪念馆建立中的角色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当地民众则受到纪念馆所建构的历史影响较小,他们的记忆往往是以纷乱复杂,毫无逻辑的个人经验整合而成。
  第三,发明、遗忘记忆是民族国家建构其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情况也广泛的出现在各类博物馆中,作为博物馆特殊形式之一的革命纪念馆,其所表现的自然是与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的国家意识相同的叙事。将处于争议、还未固定并与主流叙事相冲突的内容纳入公共叙事的空间,会对现有记忆造成一定困扰,但是作为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纪念馆它需要积极应对棘手记忆,将被掩盖的记忆带回到大众的视野中,从而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