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托达罗修正模型对当前“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分析
【6h】

基于托达罗修正模型对当前“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概述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

第一章 “民工荒”现象的状况

第一节 “民工荒”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加剧

第二节 “民工荒”的结构特点

一、年龄构成特征:轻工荒

二、性别结构特征:女工荒

三、时间分布特征:年近荒

四、行业类别特征:劳动密集型行业荒

五、教育技能特征:普工荒和技工荒相结合

六、地域位置特征:普遍存在和局部集中相结合

第三节 “民工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消极方面

二、积极方面

第二章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第一节 托达罗模型的来源和发展

一、配第——克拉克的劳动力转移理论

二、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第二节 托达罗模型的简介

一、模型内涵

二、模型优势

三、模型缺陷

四、模型评述

第三节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一、模型前提的拓展

二、个体迁移决策模型的修正

三、总量劳动流动模型的修正

第三章 “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基于托达罗修正模型的定性分析

一、城镇剩余因素

二、农村剩余因素

三、教育技能因素

四、就业概率因素

五、制度影响因素

六、心理成本因素

七、农村剩余劳动力因素

第二节 基于托达罗修正模型的定量分析

一、变量数据选取

二、计量模型构建

三、计量结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当前“民工荒”现象具有普遍性

二、应当基于国情对托达罗模型实行修正

三、当前“民工荒”现象属于“权益荒”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要素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二、完善社会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走得出、留得住”的政策环境

三、深化权益平等意识,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就业的后顾之忧

四、提高教育培训水准,增强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适应能力

五、规划人口合理发展,培育劳动力持续供给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生产率低于均值的农业劳动力。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的农业生产现状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广泛和大量存在,改革开放后,也呈现出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移就业的“民工潮”现象。而自2002年开始,司空见惯的“民工潮”现象却骤然变成了始料未及的“民工荒”现象,其首先爆发于长三角地区并不断向全国范围内蔓延且日趋严重,而在中国经济逐渐摆脱次贷危机束缚的复苏过程中,次级劳动力市场所普遍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迁移就业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但其内容和国内当前的实际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基于国情对托达罗模型展开修正,增强理论的模拟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当前,“民工荒”问题已经凸显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和谐的严重制约因素,所以基于托达罗修正模型对“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成因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针对当前全国范围内所普遍存在的“民工荒”现象展开分析,试图解释并解决此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论文首先介绍了“民工荒”现象的产生过程、表现特征和社会影响,为分析其成因作以铺垫。随后论文介绍了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城乡转移的经典理论即托达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的社会经济现状对托达罗模型展开修正,调整并增加了更能够准确描述国内现实特点和农民决策依据的影响因素,以增强模型对现实问题的拟合性。
   在托达罗修正模型的框架内对当前“民工荒”现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论文首先通过讨论决策因素在农民迁移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对其展开定性分析,随之又通过计量模型对其实行定量研究,从而深入地探讨了造成当前“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成因。结论表明,在城乡预期收入差距缩小的现状下,农村劳动力由于心理成本逐渐增大而减少了向城镇迁移就业数量,从而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现象;“民工荒”根源上属于“权利荒”。
   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解决当前“民工荒”现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制度体系;深化权益平等意识;提高教育培训水准;规划人口合理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