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初探
【6h】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文献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比较研究法

3.3 历史研究法

3.4 定量分析法

3.5 定性分析法

第1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

1.1 什么是公共服务

1.1.1 公共服务的产品

1.1.2 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

3.1.1 公共服务的类型

3.2 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

3.2.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

3.2.2 “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目标

第2章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借鉴

2.1 当代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理论依据

2.1.1 福利经济学与公共服务理论

2.1.2 凯恩斯主义与公共服务理论

2.1.3 公共产品理论

2.1.4 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

2.1.5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6 治理理论

2.1.7 “第三条道路”的公共服务理论

2.2 当代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2.2.1 实行缩小城乡差距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2.2.2 实行完善法律约束机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2.2.3 实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2.3 当代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实践总结

2.3.1 适应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应均等化模式

2.3.2 建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

2.3.3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

2.3.4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监督管理

第3章 我国地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个案

3.1 天津市滨海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案与措施

3.1.1 天津市滨海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教育

3.1.2 天津市滨海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就业

3.1.3 天津市滨海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文化

3.2 成都市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与成效

3.2.1 成都市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3.2.2 成都市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3.2.3 成都市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

第4章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初探

4.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4.1.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

4.1.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4.2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初探

4.2.1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4.2.2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并不断向着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进。我国政府在职能转型改革后,特别重视加大对基础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关系到民生各方面的投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而由于我国在户籍制度、供给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非均等化”现象严重,存在着明显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以及选取我国地方上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两个典型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成都市为例,对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认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首先要坚持: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均等化基础上的差异化原则、法制上的规范与灵活性原则。同时,认为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农村地区为重点突破口,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其次,通过建立“合理分类”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完善确保“均等化”实现的法律制度为路径,构建完备的法制化保障;最后,在财政制度的改革中,首先加大中央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以持续的财政支持作为物质保障,另外,特别注重引入“横向对口支援”模式,发挥东部发达地区的横向支持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实质上是对财富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利益不能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合理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不仅符合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于我国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等现阶段的发展任务,更能突出解决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