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6h】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研究相关动态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政治伦理

1.3.2 《易传》中君子的内涵

第二章 《易传》的来源与时代背景

2.1 《易传》是对《易经》的继承与发展

2.2 儒道互补、融通百家的思想特征

第三章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依据

3.1 天人论——天人合一

3.1.1 人是由自然所衍生的

3.1.2 自然规律指导社会政治生活

3.1.3 依照自然的属性解释人的道德修养

3.2 本体论——阴一阳之谓道

3.2.1 阴阳思想的来源

3.2.2 阴阳思想的伦理意蕴

3.3 人性论——阴阳哲学上的人性善

3.3.1 与儒道两家人性论的比较

3.3.2 《易传》人性论的展开

3.3.3 《易传》人性论的融合性

第四章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体系

4.1 《易传》政治伦理的核心思想

4.1.1 尊卑有序

4.1.2 君臣共治

4.2 《易传》政治伦理的德目

4.2.1 尚谦

4.2.2 崇信

4.2.3 守礼

4.2.4 贵节

4.3 为君之道

4.3.1 尚贤养贤

4.3.2 道德教化

4.3.3 兼施刑罚

4.3.4 民本思想

4.4 为臣之道

4.4.1 国家有道——E忠于君、中修于身、下利于民

4.4.2 国家无道——革命、隐逸

4.5 《易传》政治伦理的原则

4.5.1 顺时

4.5.2 守位

4.5.3 尚中

第五章 《易传》政治伦理的特点及意义

5.1 《易传》政治伦理的特点

5.1.1 推天道以明人事

5.1.2 阴阳对立统一

5.1.3 崇德与广业

5.1.4 变易与不易

5.2 《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意义

5.2.1 从天道的高度论证政治伦理秩序

5.2.2 顺应了西周民本思想发展的潮流

5.2.3 刑德并用的治国之道

5.2.4 历代统治者忧患意识的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所发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周易》作为一部历经西周到战国的思想巨著,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具有浓厚的卜筮文化色彩,《易传》在继承了《易经》卜筮文化的同时,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人文文化的倾向,其中包括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
   本文主要运用客观的文献分析、经传分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忠实于原著,以伦理学的体系、原则和规范来阐述《易传》。在肯定《易传》卜筮性的同时,努力发掘其潜藏的政治伦理思想。
   本文主要由以下部分所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从继承与发展《易经》、融会诸子百家两个方面分析了《易传》思想产生的来源与背景。第三章主要从天人论、本体论、人性论三个角度阐述《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主要从核心思想、道德德目、为君之道、为臣之道及所遵循的原则四个方面对《易传》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第五章主要阐述了《易传》推天道以明人事、阴阳对立统一、崇德与广业、变易与不易的四个政治伦理特点并且分析了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意义。最后,得出本人的结论:《易传》政治伦理思想中潜藏着限制君主权力的隐性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