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末清初王常月龙门改革思想研究
【6h】

明末清初王常月龙门改革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方法

二、比较研究方法

三、伦理学研究方法

四、文献分析考据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新意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新意

第二章 王常月龙门改革的背景及其生平

第一节 龙门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状况

二、明代统治者对全真教的排斥与压制

三、明代全真教的分散与沉寂

第二节 龙门改革的思想背景

一、全真道修道思想的混乱

二、宋明理学对全真教的批判

三、明代佛教对全真教的刺激

第三节生平著述考论

一、生卒年月考

二、修道历程

三、著述考论

第三章 王常月龙门之戒律改革

第一节 全真教戒律的内涵与演进

一、全真教戒律的内涵

二、全真教戒律的演进

第二节 全真教传戒方式的确立

一、清之前全真教传戒方式

二、王常月时期的公开传戒

第三节 全真教传戒内容的定型

一、初真戒

二、中极戒

三、天仙戒

第四章 王常月龙门之思想改革

第一节 真功修炼规范化

一、皈依三宝

二、忏悔罪业

三、断除障碍

四、舍绝爱缘

五、戒行精严

六、忍辱降心

七、清净身心

第二节 真行践行明确化

一、阐教宏道

二、济度众生

第三节 圆满解脱体系化

一、智慧光明

二、神通妙用

三、了悟生死

四、功德圆满

第五章 王常月龙门改革思想特色

第一节 戒律行持,精严为要

一、戒律行持,贯彻始终

二、道徒持戒,精严为要

第二节 破除著相,性命双修

一、援佛入道,破除著相

二、性命双修,见性为主

第三节 人道为先,伦理深化

一、援儒入道,人道为先

二、爱护自然,生态和谐

三、神权广大,道徒遵守

第四节 教育灵活,博采众长

一、因人而异,因材旌教

二、三坛大戒,循序渐进

三、多方举例,理论联系实际

第六章 王常月龙门改革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清代全真教官方地位的再次确立

一、元朝全真教官方地位的首次确立

二、清初全真教官方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全真教发展规模空前

一、第八代弟子及其开宗立派

二、第九代弟子及其开宗立派

三、第十代弟子及其开宗立派

四、第十一代弟子

五、第十二代弟子及其开宗立派

六、第十三、十四代弟子及其开宗立派

第三节 满族文化的转型

一、满族的萨满教与天命观

二、全真教思想对满族儒学主体思想形成的推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全真道是宋金之际产生的一种新型宗教,以性命双修,形神俱妙为其核心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全真道与儒佛思想交相辉映,成为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博大精深,可与儒佛相比肩,代表着中国哲学的一个理论高峰;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社会同步发展,全真教有着自己的历史命运。丘处机掌教后,教风为之一变,由早期的追求清净无为变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将老子“慈爱”、“不杀”的和平精神贯彻到修道实践中。因而,全真教获得蒙元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成为官方宗教,并出现了贵盛局面。入明之后,全真教发生了转折,民间化与世俗化倾向加重,呈现出萧条沉寂状态。为了解决全真教面临的这种问题,明末清初全真教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进行了道教史上著名的“龙门改革”。改革后全真教出现了“中兴局面”,因其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之为全真教“中兴之祖”。 为了准确定位王常月龙门改革在全真教史上的地位,笔者从改革角度对其作了深入考察。通过考察,我们不仅明确了王常月龙门改革思想的内涵,而且也使我们重新定位了龙门改革的重要地位。 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其余五部分为正文。绪论中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缘起、意义、研究的相关动态、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新意。改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故而在第二部分首先论述王常月龙门改革的背景。全真教当时面临的形势极其恶劣,不仅社会动荡不安,而且还受到统治阶级的排斥与压制,发展处于沉寂状态。同时,还受到了来自自身修道思想以及宋明理学与佛教的挑战。在历史与思想的双重条件下,王常月进行了“龙门改革”。除此之外,在这一部分里还论证了王常月的生卒时间、修道历程、著述。 面对如此诸多问题,王常月开始着手进行改革。鉴于当时戒律松弛的情形,王常月首先从戒律入手进行改革,故而在第三部分重点论述戒律改革。在这部分中,笔者首先论述了全真教戒律的内涵与演变,在演变中将其归纳为产生、发展、成熟三个时期;继之论述传戒方式的变革,提出清之前传戒方式并非如学者所认为的秘密传戒,丘处机掌教时曾实行过公开传戒;最后,论述了王常月所传承的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的内容及其来源。 戒律是一种他律形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道徒的修道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王常月提倡道徒须从自身认知下功夫,方能解决。因而,在第四部分论述其思想改革。清初之前,全真道修道未有明确之步骤,道徒掌握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王常月提出了明确的修道步骤,具体表现在真功、真行、圆满解脱三个方面。因此,这一部分中首先论述了道徒的真功修炼,指出真功乃是一种度己的功夫。王常月认为真功修炼首先要皈依三宝、然后历经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缘、戒行精严、忍辱降心、清净身心等过程后就能度己。度己之后,乃是度人。因此,王常月提出了宏道阐教、济度众生的真行修炼法。功行双全后,道徒开始证得解脱。因此,最后论述了圆满解脱的四个步骤,即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了悟生死、功德圆满。这种明确的修道步骤使道徒操作简单,推动了道徒修道的进程。 在长期的改革中,王常月形成了独有的思想特色。对此,文章在第五部分进行了论述。就其整个改革而言,修道中他始终提倡戒律,以精严为要。同时,还提倡破除著相,采用戒、定、慧的方法进行修道。除此之外,他还非常重视人道,认为人道是修道的前提;重视人道的同时,他还非常爱护自然,追求自然的和谐。道徒教育中他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等。通过对以上改革思想特色的探讨,加深了我们对王常月道教改革的理解与把握。 龙门改革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对全真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文章第六部分论述了王常月龙门改革的历史影响。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论述了龙门改革后全真教地位的变化。全真教从民间走向官方,再次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究其原因而言,则是清初顺治帝与康熙帝等统治阶级大力支持的结果。继之论述了龙门派弟子众多,支派繁衍的情形。最后,指出龙门改革还推动了满族文化的转型。 为振兴全真教,王常月呕心沥血革除全真教弊端,加强了全真教文化建设。通过改革,全真教不仅出现了中兴局面,而且还丰富了其思想内涵,为道教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常月这种适时而变,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发了现代道教的深刻反思。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王常月龙门改革思想的研究,从而为现代道教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李安;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宗教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谢爱华;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龙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