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建设对藏族传统知识影响的案例研究及新模式探讨
【6h】

新农村建设对藏族传统知识影响的案例研究及新模式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研究的理论和政策背景

1.1.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的实践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关于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对传统知识的研究进展

1.2.3 新农村建设对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及思路

2.1.1 研究地点的传统知识类型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2.1.2 新农村建设对传统知识的影响

2.1.3 适宜民族地区传统知识保护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和评价指标

2.2 研究地点

2.2.1 研究地点概况

2.2.2 选点意义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法

2.3.3 比较分析法

2.3.4.问卷法

2.3.5.关键人物访谈法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3章 当地藏族传统知识类型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3.1 当地藏族传统知识类型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3.1.1 传统遗传资源(Traditional Genetic Resources)

3.1.2 传统医药(Traditional Medicinal Resources)

3.1.3 传统技术方式(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Practices)

3.1.4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3.1.5 标志产品(Geographic Indicators)

3.2 当地新农村建设概况

3.2.1 搬迁类型村庄基本情况概述

3.2.2 就地建设类型村庄基本情况概述

3.2.3 未建设类型村庄基本情况概述

3.3 传统知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3.4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关系探讨

第4章 新农村建设对藏族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

4.1 对传统利用生物及遗传资源知识的影响

4.1.1 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影响

4.1.2 对家畜禽品种资源的影响

4.1.3 对当地庭院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2 对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知识的影响

4.3 对传统技术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4.3.1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影响

4.3.2 对传统建筑与规划技术的影响

4.4 对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影响

4.4.1 对神山信仰的影响

4.4.2 对安中宫仪式的影响

4.5 对传统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契合的模式探讨

5.1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契合的主体思路

5.2 新模式探讨—小茶石浪村为例

5.2.1 小茶石浪村本底调查

5.2.2 建设模式与建设内容

5.3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契合指标构建

5.3.1 构建原则

5.3.2 传统知识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构想

5.3.3 指标体系应用对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相关问题讨论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当前全国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未能将传统文化友好作为重点内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传统知识的保护。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导致传统文化的逐渐消亡甚至丧失。本研究试图通过在青海藏族地区的实地案例调查和比较研究,查明当地新农村建设项目对藏族传统知识的实际影响,提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友好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并提出评价这种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指标体系。 本论文在深入研读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运用参与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户级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青海省6个藏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取得以下结果: 第一,新农村建设和传统知识相关关系的探讨。通过日月藏族乡传统知识的调查,分析各传统知识类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表明:传统知识的各项内容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是村落文化的核心部分。新农村建设政策把传统知识作为新农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融合到具体的实施举措下,传统知识就可以得到应用、发展和创新,并鲜活存在于农村发展中。新农村建设得益于传统知识的利用,有利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新农村建设对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通过6个不同建设类型村庄的对比调查,发现:(1)新农村建设对传统知识的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是由于新农村建设在土地利用方式、村落规划、庭院布局等方面的改变,使原有的农村景观,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文化受到影响。产生消极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不当、规划和建设中缺乏传统知识的保护意识;积极影响是新农村建设政策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扶持,尤其是对依托民族文化的旅游产业等方面,有利于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发展。(2)不同的建设模式产生的影响不同。易地搬迁模式因土地转移、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极大转变等原因,相比整村推进模式更容易对传统知识带来消极影响。 第三,民族地区传统知识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新农村建设对传统知识影响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启示,结合当地建设需求、资源优势等,提出“整村推进+五利用+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以及以“建设满意度”、“传统文化”、“传统知识保护意愿”为重要指标的评价体系。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先,细致地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之间的关系;其次,率先提出了传统知识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模式。第三,率先提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契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值得强调的是,评价指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在于:首先使当地建设的指导者、实施者明确建设的标准;其次评价体系可大致衡量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知识保护契合的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和利用传统知识提供量化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郑燕燕;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民族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彭羽,薛达元;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藏族; 传统知识; 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