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研究
【6h】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两种版本《金刚经》概况

第一节 汉文本《金刚经》概况

第二节 满文本《金刚经》概况

第3章 满文本《金刚经》原文转写、直译、原文及注释

第四章 满文本《金刚经》中翻译特点、版本探析

第一节 《金刚经》中诸佛名号的翻译特点

第二节 满文本《金刚经》版本探析、翻译时间探析

第五章 满文本《金刚经》翻译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清代佛教概况

第二节 《金刚经》“四无思想”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般若:为梵语音译,意译为智慧,此处指的是佛法的智慧,能洞彻万有一切的大智慧。波罗密:也为梵语音译,意译为到彼岸。有时也单译为“度”。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经:即经典,这里的“经”是梵语“修多罗”的意译,又叫契经或者经本。经与律、论共同构成“三藏”。经是佛亲口说的,所以,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就是具有无上威力的能获得智慧超脱苦海而达到觉悟彼岸的佛祖亲口教言。“金刚经”也就是“大智慧经”。于公元前494年间,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金刚经》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经》,《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国传播开来也已有千年之久。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佛经是古往今来很多大翻译家翻译的重点。佛教文化及其用语特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其自身文化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的融合是清统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1599年后满文创制不久,就用其大量翻译佛经。《金刚经》的满文翻译本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通过对《金刚经》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窥探佛教用语对满文满语的影响,也为我们研究清朝时期的宗教政策提供了一个基础。 另外,目前在少数民族文字的佛经研究方面,有许多学者已经对诸如西夏文、回鹘文等文字的佛经进行了研究。然而在满文佛经的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满汉文《金刚经》的研究,探寻满文翻译佛经方面的一些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