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行为及消化系统发育研究
【6h】

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行为及消化系统发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广东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1前言

2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的研究

3消化系统发育学研究

4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在实验培养条件下,对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作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在水温25~29℃条件下,鮸状黄姑鱼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在轮虫密度分别为20个/ml、12个/ml、7个/ml、2个/ml条件下,仔鱼的初次摄食率较高,分别为80﹪、75﹪、70﹪和35﹪;饥饿31h后,下降为65﹪、45﹪、45﹪和30﹪,此时,仔鱼进入PNR期。5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混合营养期为孵化后的3~5d。 对开口摄食仔鱼进行延迟投饵实验,延迟0、7、24、31、48、72小时投饵,在孵出后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75.70﹪、41.20﹪、14.00﹪、2.67﹪、2.10﹪、1.67﹪、0﹪。 初次摄食强度随轮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在轮虫密度20个/ml、12个/ml、7个/ml、2个/ml条件下,平均初次摄食强度分别为5.75、3.7、1.6和0.45个轮虫。 4~10日龄仔鱼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21:00~05:00仔鱼不摄食,白天以9:00~11:00和15:00~17:00摄食量较高。用间接法得出:4日龄仔鱼日摄食量为34.7个轮虫,5日龄为37.6个轮虫,6日龄为42.7个轮虫,8日龄为71.6个轮虫,9日龄仔鱼为67.0个轮虫,10日龄仔鱼为79.7个轮虫。 1~42日龄间,鮸状黄姑鱼仔、稚、幼鱼的全长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相关:L=2.0478e0.0678d,相关系数R2=0.9778;1~33日龄间口径与日龄的关系为直线函数关系:y=0.243x-0.1776,相关系数R2=0.9827。 在由前期仔鱼向后期仔鱼及稚鱼、幼鱼的发育过程中,鮸状黄姑鱼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得到逐步的完善。与大多数硬骨鱼一样,口、口咽腔、食道、胃、肠、肝脏、胰是在仔鱼前期开始发育,以后逐渐完善的。 初孵仔鱼消化系统为实心的细胞索,呈直管状;2日龄时整个消化系统与外界贯通。 口咽腔味蕾出现较晚,在第13日龄时才出现少量味蕾,以后逐渐增多。 食道前部和后部有明显的组织学差异,如后部球形细胞更丰富。在仔、稚鱼食道未见有味蕾。 胃腺的分化较晚,在第10日龄时才出现胃腺细胞团,但发育很快,在第18日龄时就可见丰富的胃腺。胃分为前部有胃腺的贲门,中间有胃腺的胃底及后部无胃腺的幽门。 肠上皮在第2日龄时就出现纹状缘,而且发育较快,在4日龄时就很发达。肠后段在4日龄时就出现丰富的杯状细胞,随着个体的发育而不断增加;肠中段在18日龄时才出现少量的杯状细胞,肠前段始终未见杯状细胞出现。 肝脏出现较早,在第1日龄时已出现肝细胞原基;在4日龄时肝脏后部开始贮存脂质,在7日龄时肝脏前部也开始贮存脂质;仔、稚鱼肝中有丰富的脂泡,这可能与其动物食性有关。胰腺为弥散型,在1日龄时就出现,以后逐渐弥散在肝脏边缘、胆囊周围、肠道周围、肠系膜上等处。2日龄时胰岛也开始出现;在35日龄时,胰腺小部分渗透到肝脏内部。 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消化系统鮸状黄姑鱼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与摄食的关系;并对育苗过程中危险期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