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寰椎椎弓根形态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6h】

寰椎椎弓根形态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寰椎干骨的解剖测量与形态分类

第二章各型寰椎标本模型的建立和置钉方法的研究

第三章各型寰椎椎弓根螺钉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课题综述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一、研究目的 自1994年Abumi和Jeanneret分别报告用颈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颈椎损伤以来,颈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由于其牢靠的三维稳定性,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与其它节段颈椎相比较,寰椎的形态较为特殊,其后弓与侧块的连接部称为“椎弓根”,后弓侧块螺钉经寰椎椎弓根进行固定,Resnick等称之为寰椎的椎弓根螺钉。但是寰椎椎弓根部位的解剖变异较大,对螺钉进钉点和钉道的控制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按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对寰椎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寰椎设计出不同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式,并对各型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做出评价。主要包括: 1、测量寰椎干骨标本,按寰椎椎弓根的形态将寰椎进行分类。 2、设计出针对不同类型寰椎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方式。 3、建立不同类型新鲜寰椎标本模型,在标本上进行模拟置钉。 4、测定采用不同方式置钉的螺钉拔除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 1、成年人干燥寰椎骨48具,不分性别、年龄,测量采用国产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以通过寰椎椎弓根的中外1/3矢状面与通过椎动脉沟底部下方约2mm处横断面的交线为进钉通道,进钉通道在后弓后方骨皮质上的投影点为进钉点;对于较深的椎动脉沟或过薄的寰椎后弓,构想的进钉通道与后弓后方的骨皮质并无实际交点,则取通道与经后弓后方冠状面的交点为假想进钉点。螺钉内斜10°,上斜5°。测量指标:(1).进钉点与侧块后缘的距离(2).进钉处寰椎后弓高度(3).进钉点至侧块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4).进钉处侧块高度(5).进钉处侧块宽度(6).进钉处寰椎椎弓根宽度(7).钉道处椎动脉沟底椎弓根厚度。 2、新鲜成年人寰椎标本12具,将钉道处椎动脉沟底椎弓根打磨成1.5mm,2.5mm,4.0mm三种厚度。 3、取AO皮质骨螺钉(长度28mm,直径3.5mm)24枚,按所设计的不同进钉方式在各种类型寰椎标本模型上模拟置钉。置钉后检查所有标本的螺钉均未突破前缘骨皮质。 4、置钉后的标本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自凝型,上海齿科材料厂)分别包埋,包埋范围限于寰椎前弓和侧块前半部,防止对螺钉形成加固作用;拔除力测试使用MTS858MiniBionix(R)生物力学实验机,传感器型号为662.20D-03,传感器直接连接于计算机。依预实验结果设置试验机速度2mm/min,最大拉力3000N,最大位移10mm,使用专门的夹具夹住螺钉尾部,确保将螺钉垂直拔出,开始加载后螺钉大部拔出即终止测试。 5、干骨标本的测量结果左右侧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螺钉拔出力测试中,按建立的三类寰椎模型将标本分成三组,三组的拔出力进行单向方差分析,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则继续进行多重比较。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 三、结果 1、寰椎干骨标本测量结果:(1)进钉点与侧块后缘的距离左:5.79±1.24mm,右:5.81±1.26mm(2)进钉处寰椎后弓高度左:4.55±1.29mm,右:4.49±1.22mm(3)进钉点至侧块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左:5.12±1.06mm,右:5.15±1.05mm(4)进钉处侧块高度左:12.43±1.01mm,右:12.49±0.98mm(5)进钉处侧块宽度左:12.66±1.37mm,右:12.65±1.38mm(6)进钉处寰椎椎弓根宽度左:7.86±0.77mm,右:7.84±0.78mm(7)钉道处椎动脉沟底椎弓根厚度左:4.11±1.25mm,右:4.13±1.29mm。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骨质厚度小于螺钉直径3.5mm的有8例,其中2例厚度小于螺钉半径1.75mm,最薄的1例左右侧分别为0.56和0.54mm。 2、建立各型寰椎标本模型:寰椎标本的打磨部位包括椎弓根和后弓下方骨质,打磨同时用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测量椎动脉沟底的骨质厚度,形成三种组合方式:1.5mm和2.5mm,1.5mm和4.0mm,2.5mm和4.0mm,在12具寰椎标本中,每种组合各有4具,以每个寰椎的一侧为一个测试样本,最终形成1.5mm,2.5mm,4.0mm三种不同厚度的样本各8例。 3、置钉方式研究结果:对于椎动脉沟底骨质高度大于3.5mm的寰椎,确定进钉点后,用直径1.5mm磨钻在寰椎后弓进钉点处磨除骨皮质,继用开口锥开口,再手持直径2mm的扁钝头椎弓根探针按预定的进钉方向缓缓钻入;进钉时当深度大于20mm,遇到较大阻力时停止钻入,最后置钉,螺钉包含在椎弓根骨质内。对于椎动脉沟底骨质高度介于1.75至3.5mm之间的寰椎,进钉点仍在后弓后缘骨皮质上,但由于骨质高度小于螺钉直径,螺钉将突破部份椎弓根下缘骨皮质。对于椎动脉沟底骨质高度小于1.75mm的寰椎,进钉点投影在后弓下缘下方,实际进钉点位于寰椎侧块与椎弓根交界处,螺钉跨越寰椎后弓进行固定。 4、生物力学测量结果:所有标本在MTS858MiniBionix(R)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量螺钉的拔出力。第一、二、三型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分别为1457.96±420.73牛顿,1399.11±435.01牛顿,1081.41±409.33牛顿。 5、统计分析结果:寰椎干骨标本双侧的数据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三组螺钉拔出力结果进行单向方差分析,F=1.845,P=0.183,无显著性差异,无需进行多重比较。 四、结论 1、成年人寰椎的形态变异较大,特别是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密切相关的后弓和椎弓根变异更为显著,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影响较大的因素:(1)后弓的高度。通常在后弓的后表面选取进钉点,如果后弓过薄必然会增加手术难度,最薄一例后弓仅为0.74mm高。(2)椎动脉沟形态。可分为浅沟型、深沟型、半环型、全环型等类别。(3)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部的骨质厚度。该部位的骨质厚度与椎动脉沟形态有关,深沟型的骨质厚度最薄。术中避开椎动脉是成功置钉的关键,而实际操作中最易引起椎动脉损伤的部位就在沟底,因此强调选取进钉点时应以此处的骨质情况为准。由于成年人寰椎椎弓根螺钉直径多为3.5mm,因此我们以螺钉直径3.5mm,半径1.75mm为标准,按寰椎后弓的解剖形态分为三类:第一型:普通型,占83%,椎动脉沟底骨质高度大于3.5mm;第二型:轻度变异型,占13%,椎动脉沟底骨质高度介于1.75至3.5mm之间;第三型:重度变异型,占4%,椎动脉沟底骨质高度小于1.75mm。 2、由测量结果得知螺钉行经的寰椎侧块高度、宽度平均为12.43±1.01mm(左)12.49±0.98mm(右)和12.66±1.37mm(左)12.65±1.38mm(右),对于放置直径3.5mm的螺钉具有相当大的安全空间,寰椎“椎弓根”的平均宽度为7.86±0.77mm(左)7.84±0.78mm(右),也可以安全容纳螺钉。 由于椎弓根宽度足够,在设计进钉方式时以通过寰椎椎弓根的中外1/3为进钉点的纵坐标已较肯定;选横坐标时,原方法以后弓上缘下至少3mm定点,但选择进钉点时实际想避开的是椎动脉,椎动脉沟底部与后弓上缘之间的距离变异较大,例如就有环状的椎动脉沟,后缘的骨质向上延伸已与前缘骨质相连,这段椎动脉其实被包在一个骨管中,称为“椎动脉管”更为合适,如仍以“后弓上缘下至少3mm定点”,螺钉将可能直刺椎动脉。因此建议以通过寰椎椎弓根的中外1/3矢状面与通过椎动脉沟底部下约2mm处(略大于螺钉半径1.75mm,以避免突破椎动脉沟底骨皮质,损伤椎动脉)横断面的交线为进钉通道,进钉通道在后弓后方骨皮质上的投影点为进钉点。在标本的置钉过程中由于可以直视椎动脉沟,操作较为简单,但在术中显露椎动脉沟是极困难的,所以我们建议术前必须行寰椎的CT三维重建,按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部的骨质厚度将寰椎进行分类,并确定椎动脉沟底在寰椎后弓的投影,结合术中探察,安全地完成置钉。 3、第一型寰椎的螺钉通过椎弓根进入侧块,螺钉完全在骨质内,是经典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在三种方法中力学稳定性最大;第二型寰椎的螺钉突破部份椎弓根下缘骨皮质进入侧块;而第三型寰椎的螺钉则完全在椎弓根以外,从寰椎侧块与椎弓根交界处进入侧块,第三型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其实是跨越寰椎椎弓根进入侧块进行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小。将三种类型寰椎的椎弓根螺钉拔出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者拔出力无显著差异,说明所设计的螺钉固定方式具有实用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何帆;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
  • 学科 骨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尹庆水;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81.55;
  •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颈椎损伤; 解剖学; 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