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6h】

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目的和内容

1.4论文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入世前小麦流通格局

2.2入世对小麦流通格局的影响

2.3如何应对入世对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影响

第三章理论框架与方法

3.1名义保护率(NPR)的计算

3.2进口小麦与国产小麦的可比性

3.3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

第四章建国以来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

4.1改革开放以前的粮食流通体制(1949-1978)

4.2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七个阶段

4.3建国以来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

4.3.1小麦流通环节

4.3.2小麦流通渠道

4.3.3小麦流通成本

4.3.4小麦流通数量

4.4 1993年以来我国小麦流通基本情况

4.4.1我国小麦产区分布及特点

4.4.2我国小麦销区分布及特点

4.4.3我国小麦供求关系变化情况

4.4.4我国小麦分地区产消对比情况

4.4.5区域间交通运输能力分析

4.4.6小麦贸易流向分析

4.4.7小麦贸易价值流情况

4.4.8进口小麦流通情况

4.5 1993年以来我国优质小麦流通基本情况

4.5.1专用面粉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比例

4.5.2优质小麦的生产现状与分布

4.5.3优质小麦的消费区域

4.5.4国产优质小麦替代进口比率提高

4.5.5优质小麦的供求平衡分析

第五章贸易开放格局下我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趋势

5.1加入WTO将对国内优质小麦形成冲击

5.1.1进口小麦品质与我国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对比

5.1.2国产小麦与进口小麦质量差距分析

5.1.3国产优质麦完全替代进口麦的可能性

5.1.4入世后限制小麦进口量的主要因素

5.2加入WTO对国内普通小麦影响不大

5.3 NPR研究国内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5.3.1 NPR研究国内普通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5.3.2 NPR研究国内优质小麦的竞争优劣势

第六章在新的供求形势下我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

6.1 2004-2005年国内小麦市场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6.2供求形势决定小麦价格长期看涨

6.3粮食市场放开对小麦市场的影响

6.4暂免小麦进口增值税带来的影响

第七章结论和政策建议

7.1结论

7.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小麦是中国粮食生产的第二大品种,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5﹪左右.中国小麦的质量相对比较低,但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绝大部分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增长迅速,但大部分优质小麦需求仍需依赖进口来满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优质小麦几乎全部依靠进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国产优质小麦在全部小麦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普通小麦已经供大于求,特别是国内品质低劣的春小麦几乎没有市场需求.小麦生产的区域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小麦的区域流通成为必然.小麦的区域间流动(包括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区域间小麦供给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而且随着供给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趋势是,小麦供给水平在年度间和不同季节呈波动状态,增减相互交替;而小麦消费水平是因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替代品的变换呈减少趋势.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较好地阐述中国小麦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且对影响小麦流通的因素以及入世后中国小麦市场受到的影响作了讨论.该论文采用的第一手数据来自小麦流通实地调查,小麦分地区产量、消费量以及贸易量等数据主要是来自统计资料和研究报告.小麦流通实地调研地区包括小麦主产区(河南)和小麦主销区(广东、重庆、上海).分析小麦的比较优势或者政策对小麦市场的扭曲主要是通过NPR计算来进行.结果显示:小麦流通格局的演变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取向,统计数据显示,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占社会粮食流通总量的比重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90﹪下降到2003年的50﹪以下,非国营粮食流通企业(包括集体和私营)的粮食经营量逐渐增加,已经逐渐取代地方粮食局成为地区小麦贸易的主渠道.我们的分析同样表明,中国产销区小麦市场价格基本上是一体化的,产区小麦价格与销区小麦价格的差距与产销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基本吻合,政府对国内小麦贸易干预程度较低,小麦价格信号在国内市场的传递过程中没有受到扭曲,市场效率较高.中国只有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是小麦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地区,可以向其他地区输出小麦,其余地区均为产量不足消费量的小麦输入地区.而且从1992/93年度至2002/03年度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小麦输出地区能够输出的小麦数量在逐渐减少,而小麦输入地区需要输入的小麦数量在逐渐增加,这也反映了全国小麦总体产需关系的变化趋势.2000年以前,中国小麦国内批发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到岸价格),最高时NPR达到96﹪.从1988年开始NPR值开始逐渐减小,国内价格开始向国际价格趋近,到2000年时,NPR值下降至18﹪,说明国内价格仍然比国际价格高18﹪.在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期间,中国优质小麦价格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的对比关系出现过反复,大部分时间都是国内优质小麦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NPR值基本在15﹪左右,只有在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明间NPR为负值,说明中国优质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从2003年11月,中国国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同期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上涨幅度低于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因此NPR值又重新回到15-25﹪的水平.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将进口较多的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主要冲击的将是国内优质小麦市场,而对于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的普通小麦市场则影响不大.

著录项

  • 作者

    卜轶彪;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农业经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季焜;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粮食 ;
  • 关键词

    小麦; 流通; 世贸组织; 名义价格保护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