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态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播的影响
【6h】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态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播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白背飞虱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2.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原特性

1.2.2 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

1.2.3 SRBSDV在白背飞虱和水稻内的传播机制

1.2.4 SRBSDV检测方法

1.2.5 影响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因子

1.3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对介体获毒SRBSDV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稻苗

2.1.2 供试虫源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SRBSDV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成虫状态对介体接毒SRBSDV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稻苗

3.1.2 供试虫源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SRBSDV检测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白背飞虱传播低温保存带毒稻苗内SRBSDV的能力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稻苗

4.1.2 供试虫源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SRBSDV检测方法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水稻新病毒,引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White-backed planthopper,WBPH,Sogatellafurcifera)是目前发现的SRBSDV的唯一传播介体,并以循回增值型方式传播该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几乎每年均可在日本、我国南方广大稻区及韩国大发生,其发病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水稻的生产。然而,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SRBSDV传播效率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学位论文研究了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不同龄期若虫和不同性别及交配状态的成虫对SRBSDV传播的影响,对于明确该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研发该病毒病的生态防治技术及建立该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所得结果如下。
  1.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对白背飞虱获毒率的影响。采用3×3×2三因子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温度(22、27和32℃)、水稻生育期(三叶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3龄和5龄)对白背飞虱获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白背飞虱若虫的获毒率,在测试的温度范围中,白背飞虱的获毒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水稻生育期也显著影响白背飞虱的获毒率,在分蘖期带毒稻苗上白背飞虱的获毒率显著高于其在三叶期和孕穗期稻苗上的获毒率;不同龄期白背飞虱的获毒率差异较大,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获毒率显著高于5龄若虫的获毒率。然而,这三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白背飞虱的获毒率无显著影响。
  2.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成虫状态对白背飞虱接毒率的影响。采用3×3×3三因子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温度(22、27和32℃)、水稻生育期(三叶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和白背飞虱成虫状态(羽化后6d的雄虫、未交配雌虫和已交配雌虫)对白背飞虱接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毒白背飞虱成虫状态显著影响其接毒率,白背飞虱雄虫的接毒率显著高于已交配雌虫的接毒率,其它成虫状态的接毒率间均无显著差异;温度和水稻生育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白背飞虱的接毒率;温度、水稻生育期单因子及因子间的其它交互作用对白背飞虱的接毒率均无显著影响。
  3.低温保存的SRBSDV带毒稻苗作为白背飞虱传毒毒源的可行性。由于白背飞虱对SRBSDV的传毒率较低,目前尚未发现SRBSDV的其他传播介体,而白背飞虱-SRBSDV-水稻的研究者经常遇到带毒白背飞虱或稻苗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季和来年春季。为找到获得足够毒源的新方法,在-80℃保存带毒稻苗45 d和140 d,测定这些低温保存的带毒稻苗作为白背飞虱传毒毒源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低温保存的带毒稻苗内的病毒RNA未降解,其病毒粒子滴度与对照新鲜带毒稻苗内的病毒粒子滴度无显著差别;白背飞虱取食低温保存的带毒稻苗后的存活率约为40.0%,显著低于在新鲜带毒稻苗上的存活率;经过病毒循回期后,取食低温保存稻苗的白背飞虱中没有发现获毒个体,而取食新鲜稻苗的白背飞虱获毒率达50.4%。随后进一步对取食低温保存带毒稻苗48 h的白背飞虱进行病毒检测,发现此时的白背飞虱中有病毒存在。这些结果表明,低温保存SRBSDV带毒稻苗作为白背飞虱的传毒毒源不具有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