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粳稻地方品种羊毛谷抗稻瘟病QTL鉴定与定位
【6h】

云南粳稻地方品种羊毛谷抗稻瘟病QTL鉴定与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稻瘟病的危害与防治策略

1.1.1 稻瘟病的危害

1.1.2 稻瘟病的防治策略

1.2 水稻抗稻瘟病的研究进展

1.2.1 水稻抗稻瘟病遗传研究

1.2.2 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1.2.3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结构

1.2.4 分子标记在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

1.2.5 稻瘟病的抗性QTL

1.3 抗性基因的克隆方法

1.3.1 图位克隆法

1.3.2 转座子标签法

1.3.3 同源基因克隆法

1.3.4 关联分析

1.4 实验的研究意义

2.1 实验材料

2.2 供试菌株

2.3 接菌家系的播种和育苗

2.4 病原菌孢子培养

2.5 稻瘟病接种与病情调查

2.6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

2.7 引物的设计与选择

2.8 PCR扩增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9 遗传图谱构建

2.10 QTL分析

3.1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3.2 连锁图谱

3.3 重组自交系的抗性分析

3.5 检测到的QTL位点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由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国家和地区。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当前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然而,由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易变,不断产生新的致病小种影响往往导致抗病品种推广3~5年就丧失抗性。不断发掘和利用新的抗源和抗性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于持续有效控制稻瘟病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地方粳稻抗源品种羊毛谷(YMG)对我国的稻瘟病菌表现广谱高度抗性,而丽江新团黑谷(LTH)是普遍感病的云南地方粳稻品种。本研究以YMG和LTH为亲本培育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12代)为实验材料,利用130对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和InDel分子标记,构建了水稻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全长1911.5 cM,平均14.7 cM一个分子标记。挑选3个致病性不同的稻瘟病菌株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喷雾接菌,以病斑级别为指标,采用IciMapping统计软件检测抗稻瘟病QTL,初步鉴定出3个抗性QTL,分别位于第1、4染色体,其中,由99-26-2鉴定的qtl1-1位于第1染色体长臂的11cM处的标记i1-30.6和i1-33.8之间,LOD值为4,加性效应Add为0.47,解释8.1%的表型变异。由CRB3、CRB17鉴定的qtl4-1、qtl4-2分处于第4染色体的同一区域,在标记rj4-2和S4-2-1之间的11 cM处,LOD值分别为18.6和15.7,加性效应Add分别为0.94和1.04,贡献率分别为32.2%和27.0%。qtl4-1、qtl4-2是新的QTL,尚未见报道,为发掘、克隆新的抗性基因提供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