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研究
【6h】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文献综述

1.2.1 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1.2.2 监管中风险评估研究

1.2.3 监管中动物福利研究

1.2.4 监管中可追溯系统研究

1.2.5 监管绩效研究

1.2.6 监管绩效主要研究方法

1.2.7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3.5 技术路线

1.3.6 创新点说明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外部性理论

2.1.4 委托代理理论

2.1.5 规制理论

2.2 理论框架

第三章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3.1.1 供求特征

3.1.2 质量安全特征

3.2 监管体系现状分析

3.2.1 调研方案

3.2.2 监管主体现状

3.2.3 监管制度现状

3.3 监管体系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3.3.1 监管主体

3.3.2 监管制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体行为分析

4.1 三方博弈关系

4.2 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4.2.1 消费者监督与生产企业博弈分析

4.2.2 政府监管与生产企业博弈分析

4.3 案例分析

4.3.1 案例中博弈三方介绍

4.3.2 案例内容介绍

4.3.3 案例结果博弈分析

4.3.4 案例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评估

5.1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效率评估

5.1.1 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5.1.2 成本收益实证分析—以北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为例

5.2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效率评估

5.2.1 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

5.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监管体系绩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6.1 结构方程模型

6.2 理论模型

6.3 调研方案

6.3.1 问卷设计

6.3.2 调研方法和调研对象

6.3.3 问卷方法和收集

6.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监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6.4.1 模型检验

6.4.2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建立省际间联防联动机制,加强外埠监管

7.2.2 加快颁布专门性法律与行业标准,完善监管制度

7.2.3 加大违规企业惩罚力度,提高监管约束力

7.2.4 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提升养殖安全水平

7.2.5 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管政策绩效

7.2.6 强化社会各主体食品安全意识,积极推进社会共治

7.2.7 加强监管机构多方协调,全面提升监管绩效

7.2.8 适当借鉴和推广监管经验,提高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弥补市场机制缺失、修正农产品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监管的绩效水平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畜禽产品涉及因素多,监管尤为复杂。北京市作为全国首都,人口众多、居民收入水平高,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畜禽产品外埠比例大,来源复杂且多元化,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上具有代表性。深入探究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绩效,对完善北京市和其他地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相关主体行为关系、监管绩效的评估及影响因素角度深入剖析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1)基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政府管制等理论基础,借鉴新制度经济学SCP范式,构建“畜禽产品市场属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畜禽产品监管主体行为-畜禽产品监管绩效”理论框架;(2)通过相关文献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对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监管体系进行分析,查找现存在问题;(3)建立消费者监督与企业博弈模型、政府监管与企业博弈模型,并结合案例分析,探究政府、企业、消费者主体行为关系及影响因素;(4)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评估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政策绩效,运用平衡计分卡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并评估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绩效;(5)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政府监管机构能力、监管制度、监管手段、其他参与主体行为对监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
  研究主要结论表明:(1)政府、企业、消费者行为相互影响,惩罚机制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激励机制并不能有效约束企业违规行为;(2)北京市监管政策收益成本比达到11.37∶1,经济上合理,高于其他地区实施水平;(3)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加大疫病多发风险,但可大幅度提高监管政策绩效;(4)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整体绩效评分4.17,高于全国监管平均水平,但工作业绩和相关利益主体维度相对薄弱;(5)政府监管手段及消费者、企业行为是监管绩效的显著直接影响因素,政府监管能力和监管制度通过监管手段对监管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监管手段作用最大。因此,北京市应加大违规企业惩罚力度、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适度规模化养殖、加强监管机构沟通协作、强化社会各主体食品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共治。
  本文创新点是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多主体的实地调研获取大量一手数据,丰富了现有研究数据库,并在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绩效的定量评估、监管体系绩效的指标构建和定量评估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方面进行较新的尝试,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探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