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DNA多态性分析
【6h】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DNA多态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引言

1.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1.1 RFLP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1.2 RAPD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1.3 AFLP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1.4SSR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2.DNA分子标记技术小麦条锈菌中的应用

2.1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表型分析在小麦条锈菌研究中的应用

2.2 dsRNA在小麦条锈菌研究中的应用

2.3揭示DNA多态性方法在小麦条锈菌研究中的应用

结语

3.选题依据与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供试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

2.1.2菌种的准备

2.1.3试剂

2.1.4 SSR和AFLP引物

2.2实验方法

2.2.1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SSR操作过程

2.2.3 PAGE胶的制备

2.2.4电泳

2.2.5银染程序

2.2.6 AFLP操作过程

第三章小麦条锈菌小种相关标记的研究

3.1小麦条锈菌单孢鉴定结果

3.2.小麦条锈菌总DNA提取的结果

3.3小麦条锈菌SSR分析获得的小种信息

3.3.1 CY24小种的SSR标记的研究

3.3.2 CY31小种的SSR标记的研究

3.4小麦条锈菌AFLP分析获得的小种信息

3.4.1 CY29小种的AFLP标记的研究

小节

第四章小麦条锈菌毒性相关标记的研究

4.1对Yr9基因有毒性的小麦条锈菌毒性基因相关标记的研究

4.2对水源11系列毒性谱相关标记的研究

4.3对小麦条锈菌可能存在染色体或核交换的研究

4.4对小麦条锈菌无毒性相关基因标记的研究

小节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5.1SSR方法在小麦条锈菌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5.2DNA多态性和小麦条锈菌毒性或无毒性的探讨

5.3对小麦条锈菌可能存在核重组或核交换的讨论

5.4相关试验技术的探讨

5.4.1 PCR技术

5.4.2电泳和染色技术

5.4.3锈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5.4.4单孢菌系获得方法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该病害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危害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小麦条锈菌流行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目前,防治小麦条锈病主要是使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但不论是利用抗病品种还是化学防治,都必须快速及时了解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动态或毒性变异趋势,从而为选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12对SSR引物和30对MseⅠ/PstⅠ的AFLP引物组合对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从毒性谱的角度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2对SSR引物中除了RJ12外剩余11对都具有多态性;30对MseⅠ/PstⅠ引物组合中,26对存在多态性,其中12对组合多态性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