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MsCP1基因植株的获得
【6h】

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MsCP1基因植株的获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紫花苜蓿高频再生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第四章MsCP1基因转化苜蓿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作物抗盐碱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耐盐能力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苜蓿(MedicagosativaL.)是比较耐盐的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宜在轻度盐碱地种植,同时其还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培育耐盐苜蓿品种,提高其耐盐性,不但能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改良盐碱地,还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饲料,为盐碱地区发展畜牧业奠定物质基础。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中苜1号”为材料,建立了紫花苜蓿高频再生组织培养体系并优化了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将从“中苜1号”中克隆所得的与耐盐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MsCP1(MedicagosativaL.cysteineprotease)通过农杆菌的介导,再次转化“中苜1号”,以期望获得耐盐性更好的苜蓿品种。初步鉴定表明表达元件有可能已经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主要结果如下: 1.建立了“中苜1号”体胚发生再生体系。通过不同处理结果的比较表明,子叶较下胚轴更适于作为再生受体材料;UM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UMO培养基对胚状体的诱导、芽的生长和再生植株的生根最为有效。 2.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将培养5~7天的苜蓿无菌苗的子叶经UM培养基重悬至浓度为OD600=0.6左右的菌液浸染10分钟,共培养3天,然后转接到含450mg/L的头孢霉素和30mg/L的潮霉素的UM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的转化体系效果最佳。 3.目的基因MsCP1的转化及对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鉴定。以上述转化体系为依据转化“中苜1号”,将所得抗性愈伤组织转接到含450mg/L的头孢霉素和30mg/L的潮霉素的UMO培养基上进行胚状体的诱导,然后将胚状体转接到含300mg/L的头孢霉素和30mg/L的潮霉素的UMO培养基上使其再生成苗。最后,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针对报告基因GUS的PCR检测,结果大部分呈阳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表达元件中的GUS能够转录为mRN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