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奶牛胎衣不下及子宫内膜炎防治初步研究
【6h】

奶牛胎衣不下及子宫内膜炎防治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及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胎衣不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子宫内膜炎国内外研究进展

1.4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奶牛多功能子宫采样器的设计与制作

2.1设计思路及原理

2.2设计与制作

2.3临床应用

2.4专利申请

第三章奶牛胎衣不下发病规律及治疗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讨论

3.4小结

第四章胎衣不下与正常脱落奶牛围产期血清生化、TNF及激素变化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讨论

4.4小结

第五章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3讨论

5.4小结

第六章子宫内膜炎奶牛细胞因子、激素的变化及L-选择素的表达

6.1材料与方法

6.2结果与分析

6.3讨论

6.4小结

第七章子宫内抗生素治疗对奶牛繁殖表现的影响及奶中抗生素残留

7.1材料与方法

7.2结果与分析

7.3讨论

7.4小结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展开▼

摘要

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繁殖疾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胎衣不下奶牛的繁殖参数和围产期血液指标、激素的变化,确定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评价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清生化、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及激素水平变化,分离子宫内感染细菌,对比不同抗生素子宫内治疗对子宫内膜炎奶牛繁殖表现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与防治程序提供依据。 研制出奶牛多功能子宫采样器,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 经调查,高产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23.06%。产犊季节、双胎、犊牛体重异常和早产均可显著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而胎次、难产对发病率无显著影响。产前雌激素水平低下,是胎衣不下发生的主要原因,胎衣不下奶牛产后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急剧升高。胎衣不下奶牛产后离子代谢、激素水平和免疫机能受到影响,增加了子宫感染及其他产后期疾病的易感性。胎衣不下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较正常牛高14.43%(P<0.05)。 健康奶牛产后7~14天时,由于子宫自净及子宫复旧,外周血中IL-6、IL-8和TNF水平出现短期升高,并且血清CK活性、离子代谢也出现波动。 产后21~28天产后检查时,高产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64.29%。化脓放线菌和大肠杆菌是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并与恶露气味相关。IL-6和TNF在子宫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CK活性与子宫内膜炎严重程度正相关。轻度子宫内膜炎奶牛,外周血中IL-6和TNF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奶牛差异显著(P<0.01,P<0.05):而重度子宫内膜炎奶牛与正常奶牛差异不显著,可能存在免疫抑制或保护性免疫调节。外周血粒细胞表面L-selectin的表达上调,可作为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IL-1与炎症程度及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药敏试验表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呋对子宫感染细菌抑菌效果良好;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土霉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子宫内膜炎对奶牛的繁殖表现有显著影响,产后120天和180天时怀孕率分别比健康牛低33.50%和19.37%,差异极显著(P<0.01),空怀期延长9.62天。抗生素子宫内治疗效果良好,并且按照常规剂量治疗,奶中抗生素残留未超标,可不弃奶。庆大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但第一次配种怀孕率较低;土霉素、卡那霉素刺激性小,可提高产后120天和180天时怀孕率;诺氟沙星治疗牛繁殖表现优于其他治疗组奶牛,但体内抑菌效果有待提高,治疗周期较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