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治则治法基础研究
【6h】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治则治法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 言

综述:“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指导失眠治疗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理论溯源

1语源考释

1.1“胃”、“和”、“胃不和”释

1.2“卧”、“安”、“卧不安”释

2医理辩义

2.1《内经》本义

2.2古代医家所议

2.3现代医家所议

2.4 小结

第二部分相关基础

1哲学基础

1.1贵“土”影响

1.2重“中”延续

1.3尚“和”融入

2医学基础

2.1阴阳开合有度,卫气出入正常

2.2脾胃升降相因,脏腑气机协调

第三部分治法研究

1历代医家从脾胃治疗失眠经验辑要

1.1古代名家

1.2现代医家

2“和胃安眠”治法提出

2.1从“胃不和”论因

2.2从脾、胃、肠论理

2.3从“通、降”论治

2.4从“和胃”拟十法

第四部分临床意义

1对发病与诊断的意义

2对中医辨治失眠意义

3对中医体质学说意义

4对中医睡眠养生意义

5目前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失眠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经常性睡眠减少,或者不容易入睡,或者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睡眠时间缩短,甚至彻夜难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胃不和则卧不安”首见于《素问·逆调论》,为中医重要的病机理论之一。《内经》原引“胃不和则卧不安”本为描述气逆喘息不能平卧的状态。后世医家从失眠发病角度逐渐将其演化成为中医失眠病机理论之纲领。 综述部分通过复习近10年国内从“和胃”入手论治失眠文献,从理论、临床、实验方面对“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典理论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以论证“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指导辨治失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溯源。借助现代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对“胃”、“和”、“卧”、“安”进行释义;对先秦到清末著作(包括《内经》注、释本及医论、医话、医案)中关于“胃不和则卧不安”论述记载的全面系统搜集。此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铺垫。 第二部分对古代哲学之“土”、“中”、“和”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并从卫气运行、阴阳开合、脏腑气机、脾胃升降等方面,对睡眠发生的医学原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基于历代医家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的不断发挥,这一理论已成为现代以脾胃为主,从痰、湿、积、瘀、虚等角度治疗失眠的依据。本课题在历代医家论治失眠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和胃安眠”十法。 第四部分对以上研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我们认为“胃气不和”是失眠发病的根本。这一认识为临床不以失眠为主症的疾病提供了治则治法及主方加减建议和辨治参考,及为进一步开展相关起居作息、睡眠、饮食等养生保健方法研究打造一定理论基础,以期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 总之,研究中医理论,应归源纳流,以历史唯物观为出发点,全面分析不同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并从临床实际出发,全面论述中医理论的指导意义,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