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基于甘肃省405户农户的调查
【6h】

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基于甘肃省405户农户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假设与方法

1.3.1研究假设

1.3.2研究方法

1.4本文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

1.4.1创新点

1.4.2存在的问题

2文献综述

2.1国外农户借贷行为研究

2.2国内农户借贷行为研究

2.2.1农户借贷行为特征的描述

2.2.2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3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3农户借款行为基本特征的描述

3.1调查的基本情况

3.1.1资料来源及说明

3.1.2被调查户的基本情况

3.2农户借款行为基本特征

3.2.1借款总体情况

3.2.2借款规模

3.2.3借款频率

3.2.4借款用途

3.2.5借款对象

3.2.6借款利息

3.2.7借款期限

3.2.8农户借款的意愿

3.2.9确保还款的手段

3.2.10对农信社的认知与看法

3.3不同家庭经营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差异分析

3.3.1借款总水平分析

3.3.2借款来源选择行为特征差异

3.3.3借款用途选择行为分析

4农户借款行为影响因素及制约因素分析

4.1借款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1影响农户借款行为因素的理论假说

4.1.2影响农户借款行为的单因素相关分析

4.2借贷行为制约因素分析

4.2.1农户自身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4.2.2正规金融机构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4.2.3民间金融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5农户资金融出基本特征的描述

5.1农户储蓄行为

5.1.1储蓄水平

5.1.2储蓄的目标

5.2资金融出行为特征

5.2.1资金融出水平

5.2.2资金融出的立约与担心

5.2.3资金融出的违约与处理

6政策建议

6.1农村信用社改进适合农户借贷的业务方式

6.2构建“公司+银行+担保公司+农户+专业技能培训”经营模式

6.3根据不同的农户金融需求主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6.4不断完善和扩大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

6.5继续普及和推广农村政策性保险试点

6.6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6.7建立群众性金融互助机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借贷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一农户借贷作为切入点,全面、准确地认识农户金融需求状况,对于农村各类金融机构提高效率、确定市场定位、拓展业务及金融创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农户的整体收入水平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甘肃省农户借贷的行为研究,以期找出农户在资金借贷上的矛盾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本文对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天水市、张掖市、武威市、庆阳市、临夏市等地的农户进行了有关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427份,有效问卷405份。 从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的结果看,农户资金借贷比较普遍,调查中76.5%农户表示有资金的困难。从借贷规模上看,正规借款占总借款额度的33.88%,非正规借贷占总借款额度的66.12%。从笔数上看,正规借款占总笔数的19.9%,非正规借款占总笔数的80.1%,说明非正规借款要远大于正规借款。正规借贷的用途中,农业生产方面的借贷占农业用途借贷的64.4%,在农业用途借贷中占据主要地位。非正规借款中,生活性借款占总借款的66.9%。农户的非正规借贷中无息借款占81.1%,向亲朋好友的借款占93.16%。农户的非正规借款期限整体较短,无确切期限、延期的借款也占一定的比例。43.3%的农户非正规借款基本没有任何显性措施来确保还款,但是有借据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农户的借贷意愿强烈。54.07%的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借贷政策、改革不了解。 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借款水平、来源和用途的选择上表现出的融资行为偏好也不同。影响农户借款行为的因素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拥有量对借款有正向影响,家庭收入对借款有负向影响,生产规模无显著影响。制约农户借款行为的因素有农户自身方面的、正规金融机构方面和民间金融方面。 对农户的资金融出行为初步性地探讨中发现,有资金融出的比例占39.00%。并且显示出农户“立约率”的高低与借出额度呈正相关。 针对农户资金的融入和融出的特征,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农村信用社改进适合农户借贷的业务方式、构建“公司+银行+担保公司+农户+专业技能培训”经营模式、根据不同的农户金融需求主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和扩大甘肃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继续普及和推广农村政策性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社区再投资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