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6h】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研究内容

1.3.2论文框架

1.4研究方法

1.5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内涵

2.2小额信贷理论

2.3社区发展基金概述

2.4三者的内在联系

3国内外发展现状

3.1国外发展现状

3.2国内发展现状

3.2.1安徽霍山县中荷扶贫项目社区基金

3.2.2四川仪陇昆山村发展协会互助基金

3.2.3山西临县龙水头村扶贫基金

4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发展概况

4.1甘肃省减贫的成效

4.1.1贫凼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4.1.2调整农业结构,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良好

4.1.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4.1.4推广科教扶贫,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4.1.5移民搬迁,劳务输山取得良好效果

4.2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概况

4.2.1基金产生背景

4.2.2“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定位

4.2.3“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分阶段策略与思路

4.2.4“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实施步骤

5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分析

5.1徽县文池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

5.1.1“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

5.1.2文池村调查问卷分析

5.2张家川县高山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

5.2.1“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

5.2.2高山村调查问卷分析

5.3张家川县长宁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

5.3.1“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

5.3.2 长宁村调查问卷分析

5.4文池、高山、长宁村对比分析

5.5“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效益

5.5.1解决农户资金紧缺的困难

5.5.2创新了扶贫开发模式

5.5.3提高了农户的自我管理能力

6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政策建议

6.1制约“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发展的障碍因素

6.1.1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风险防范能力

6.1.2管理制度不完善

6.1.3资金来源单一,项目设定不准确

6.1.4干群观念难以转变

6.1.5管理人员能力欠缺

6.2 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政策建议

6.2.1强化市场化运作

6.2.2加快监管框架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2.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6.2.4建立监测评价与指标体系

6.2.5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与正规金融合作

6.2.6提高农户应对市场的能力

6.2.7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管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反贫困是全世界的任务,反贫困需要资金支持,研究资金、货币及其转化形式在扶贫工作中的运转效率和作用,是研究扶贫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我国已探索出了多种方法和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扶贫资盒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扶贫资金还未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由于现阶段农村会融体制不完善,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主要针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小额度的持续性信贷服务的小额信贷也存在诸多问题。金融改革滞后是制约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如何从体制上改进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小额信贷,成为摆在扶贫部门、金融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40个村进行贫困村互助合作基金试点,设立“贫困村村级互助基金”,这是在扶贫资金使用及小额信贷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的准金融探索。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小额信贷和社区发展基金理论为依据,从研究甘肃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基金”的模式之一:“村级扶贫发展基会”出发,主要运用实证案例、定性和定量等分析方法,通过对甘肃省徽县文池村、张家川县长宁村和高山村的“村级扶贫发展基会”实地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发展的建议。 甘肃省通过实行“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弥补了农村金融组织支农资会的不足,打破了农村信用社在当地的金融资源垄断格局,满足了低收入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会融退出县域经济后形成的金融真空。同时增强了农户的诚信意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符合开发式扶贫的要求。同时,存在某些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基会在运行中存在道德风险;项目设定的最高借款金额和资金总量与农民的实际需求量有差异;基金总投入量较小,不利于滚动发展;管理人员能力方面的欠缺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强化市场化运作,应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干预,以本地市场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甘肃省的区域性“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模式;加快监管框架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农村民间信贷的公开化、合法化,确保当前贫困农民获取资金渠道的通畅;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建立监测评价与指标体系;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与正规金融合作;提高农户应对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