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威市代表性农业产业链研究
【6h】

武威市代表性农业产业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国内外农业产业链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

1.4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理论依据

2.2公式应用

第三章武威市代表性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3.1武威市小麦产业链现状

3.2武威市蔬菜产业链现状

3.3模型计算

3.4农产品价值的增值过程

3.5小结

第四章 武威市代表性农业产业链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

4.1小麦产业链

4.2玉米产业链

4.3小结

第五章制约武威市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因子评价

5.1 AHP法分析制约武威市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因子

5.2武威市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合理模型构建

5.3农民进入农业产业链的组织方式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个人简介

附录Ⅱ导师简介

附录Ⅲ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产业链作为农业产业内部的一种动态自组织发展形式,在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与战略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不仅能有力地推动区域农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合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是一个前后紧密衔接的产业技术经济系统,其内部各环节的主体地位、客体关系,以及载体的运转体制和机制是影响农业产业链理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以武威市农业产业链的主体、客体、载体、投入、产出为研究对象,以优化和完善武威市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开展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武威市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以小麦、蔬菜产业链为例;武威市农业产业链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制约武威市农业产业链的因素评价及合理完善产业链模型的构建。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武威市农业产业链从生产、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整体考虑,得出武威市目前的农产品产业链短而窄,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农产品初级加工上,80%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式销售,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再创价值流失严重。同时通过价值曲线模型计算和实例分析表明,延长武威市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的潜力大,再创价值高,能有效提高武威市农业发展水平。 2、武威市农业产业链的主体缺位,客体单一,载体发展滞后,农村市场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产业链各环节联接不畅,农民缺乏自己与市场相连的产业链,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工商和利益的一体化。 3、本文取得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农业产业链体系的AHP法分析结果得出,加工企业载体、加工企业主体、加工企业规模、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农产品生产主体、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对武威市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比较符合武威的实际情况。 4、为优化武威市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①鼓励和帮助农民参与到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中,形成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格局;②增加农业产业链客体的多样性,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制;③加强培训和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④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和产业链主体缺位的局面。

著录项

  • 作者

    吴科生;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窦学诚;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7.42;
  •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区域农业; 战略规划; 甘肃武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