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造型结构研究
【6h】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造型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清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民国旗袍概述

2.1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概念的界定

2.2 民国旗袍的造型结构演变简述

第3章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结构分析

3.1 民国旗袍的初期结构分析

3.2 20年代旗袍的结构特征

3.3 30年代旗袍的结构特征

3.3.1 30年代长旗袍的比例分析

3.3.2 30年代长旗袍结构分析

3.4 40年代旗袍的结构特征

3.4.1 40年代短旗袍款式分析

3.4.2 40年代短旗袍结构分析

3.5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的“前后连裁整衣型”平面结构特征

3.6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的双重性结构特征

3.7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结构中的传统审美观念

第4章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工艺分析

4.1 中国传统工艺概述

4.2 民国旗袍中的传统工艺分析

4.2.1 传统旗袍量体方式

4.2.2 传统旗袍的画线方法

4.2.3 传统裁剪方式

4.2.4 传统缝纫方法

4.2.5 传统装饰工艺

4.2.6 传统熨烫工艺

4.3 民国旗袍工艺的重缝纫轻裁剪思想

4.4 民国旗袍工艺的功能性向装饰性演变

4.5 民国旗袍工艺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5章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1 民国旗袍中传统量体方式与造型的关联性

5.2 民国旗袍立领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2.1 民国旗袍立领的结构特征

5.2.2 民国旗袍立领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3 民国旗袍袖子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3.1 民国旗袍袖子的结构特征

5.3.2 民国旗袍袖子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4 民国旗袍衣身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4.1 民国旗袍“拔大襟”工艺与衣身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4.2 民国旗袍“拔胸碗”工艺与胸部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4.3 民国旗袍下摆工艺处理手法与衣身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5 民国旗袍开衩处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5.5.1 民国旗袍开衩的结构特征

5.5.2 民国旗袍臀部侧缝线的工艺处理手法

5.6 民国旗袍常服化特征

5.7 民国传统旗袍的现代化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服装造型结构中传统向现代的演变,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发掘出传统服装的本质特征,在造型结构和工艺上对传统服装文化的继承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以民国时期传统旗袍为研究对象,对其造型结构和工艺以及二者的关联性进行了梳理和探讨。首先,对私人收藏的33件民国旗袍实物做了详细的尺寸数据和裁剪结构的分析,并建立了数据库,进行归纳分类,以作为造型结构与工艺分析的客观参照依据。其次,总结归纳出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发展变化的时间节点,以每个时间节点中的代表性旗袍为研究对象,从平面结构与立体造型相结合的角度探寻出民国时期传统旗袍结构的本质特征。最后,通过对传统旗袍制作工艺的研修学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传统工艺手法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工艺与造型结构的关联性。
  论文从造型结构和工艺角度研究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在这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国旗袍的款式流行、装饰变迁、裁剪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变化发展作出了系统的描述和直观的图解。归纳总结出旗袍造型结构由直线到曲线、由平面到立体、由整片到分片的演变规律,工艺由繁复到简洁、由手工到机械、由定制到成衣的演变规律,这些成为我们探索民国时期传统旗袍“双重结构”特征、审美风格和常服化应用的研究依据。以此加深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本质的认识,形成关于传统旗袍造型结构和工艺的理论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