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悬吊训练与推拿相结合对运动员慢性下腰痛临床治疗研究
【6h】

悬吊训练与推拿相结合对运动员慢性下腰痛临床治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选择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案

2.2.2 评价指标及方法

2.2.3 数理统计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VAS、ODI评分影响

3.2 两组治疗方案组内疗效对比

3.2.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VAS、ODI评分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和随访时患者VAS、ODI评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方案组间疗效对比

3.3.1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

3.3.2 随访时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慢性下腰痛病因病机分析

4.1.1 现代医学对慢性下腰痛病因病机认识

4.1.2 传统中医学对慢性下腰痛病因病机认识

4.2 慢性下腰痛病变特征分析

4.3 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分析

4.3.1 悬吊训练与核心稳定性

4.3.2 悬吊训练对慢性下腰痛的治疗作用

4.4 推拿疗法作用机制分析

4.4.1 推拿的西医学基础理论

4.4.2 推拿的中医学基础理论

4.4.3 推拿对慢性下腰痛的治疗作用

4.5“悬吊训练+推拿”临床疗效分析

4.6 剔除病例及不良反应

4.7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慢性下腰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悬吊训练与推拿相结合对运动员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单纯推拿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其在缓解运动员慢性下腰痛和改善腰部失能中的作用。
  方法:将符合本实验慢性下腰痛病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2例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剔除和脱落5例,剩余受试者经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VAS、ODI评分无显著差异,可视为初始治疗对象相同。
  实验组采用悬吊训练和推拿两种手段组合治疗。先对受试者进行徒手肌力测试、功能动作评估和弱链测试,判定下腰部肌筋膜张力和核心稳定性。然后根据每位受试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运动方案。依据运动方案,对受试者进行康复训练。每周治疗2次,共8次,训练结束后待受试者肌肤干爽,给予相应的推拿手法予以治疗。对照组根据评估结果仅给予患者推拿治疗,治疗时间和次数与实验组相同。
  对疗程结束后和随访时患者疗效进行评分。评价指标选用: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内均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过程中受试者下腰部疼痛及失能均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且实验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下腰痛症状均有缓解作用,且实验组缓解的更快,效果更好。
  2.组内均值比较,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S、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表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随访时实验组患者VAS、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表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VAS、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3.组间均值比较,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VAS、ODI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 VAS、ODI评分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结论:悬吊训练与推拿相结合能够显著改善运动员慢性下腰痛症状和腰部失能情况,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且存在一定的后续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