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氨酯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的萃取和分析研究
【6h】

聚氨酯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的萃取和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引言

1.2 聚氨酯海绵萃取方法

1.2.1 同时蒸馏萃取

1.2.2 固相微萃取

1.2.3 索氏萃取

1.2.4 超声波萃取

1.3 聚氨酯软泡材料

1.3.1 聚氨酯软泡材料的主要原料

1.3.2 合成原料的主要起始剂

1.3.4 聚氨酯材料异味的可能来源

1.4聚氨酯海绵的检测方法

1.4.1 气相色谱技术

1.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4.3 标准谱库检索

1.4.4 利用标准化合物保留时间检索

1.4.5 利用保留指数检索

1.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进展

1.5.1 气质联用在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1.5.2 气质联用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1.6 研究内容

1.6.1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试验仪器

2.1.2实验试剂

2.2 实验步骤

2.2.1 不同萃取方法的优化

2.2.2 聚氨酯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的定性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萃取方法的优化结果与讨论

3.1.1同时蒸馏萃取条件优化结果与讨论

3.1.2 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结果与讨论

3.1.3索氏萃取条件优化结果与讨论

3.1.4超声波萃取优化结果与讨论

3.1.5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优化结果与讨论

3.1.6 不同萃取方法的比较结果与讨论

3.2 SPME-GS-MS分析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结果与讨论

3.2.1 SPME-GS-MS定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3.2.2 标准化学品保留时间检索结果与讨论

3.2.3 SPME-GS-MS分析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小结

3.3 SDE-GS-MS分析三种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结果与讨论

3.3.1 SDE-GC-MS对聚氨酯海绵YS-215的定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3.3.2 SDE-GC-MS对聚氨酯海绵EL-79的定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3.3.3 SDE-GC-MS对聚氨酯海绵T830的定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3.3.4 SDE-GS-MS分析三种海绵挥发性物质组分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聚氨酯发泡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大到交通运输、医疗设备,小到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由于材料所用加工原料等原因,在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散发出难闻刺鼻的气味,这些挥发性物质组分会危害到人体健康。本论文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萃取和定性,明确气味产生来源,为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索氏萃取和超声波萃取四种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聚氨酯海绵中的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萃取、分离、浓缩和测定。在萃取实验中,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初步确定,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其进一步优化。最后再比较四种萃取方法萃取分析物的含量,确定最优萃取方法是同时蒸馏萃取法。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海绵中异味成分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采用质谱和保留指数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检测海绵样品YS-215共鉴定出18种异味化合物,海绵样品EL-79共鉴定出15种异味化合物,海绵样品 T830共鉴定出16种异味化合物,其中苯酚、N-甲基苯胺、二苯胺、异辛酸、N-甲基甲酰苯胺、2,4-二叔丁基苯酚、苯基辛基醚、10-氮(杂)蒽、4-叔-丁基-2-苯基苯酚和芥酸酰胺等物质是海绵重要挥发性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