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应力刺激仪叩击治疗促进下肢骨干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6h】

骨应力刺激仪叩击治疗促进下肢骨干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对高能量损伤致下肢骨干骨折的患者,术后早期予骨应力刺激仪叩击足跟部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和评价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促进下肢骨干骨折愈合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09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92例下肢骨干骨折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术的住院患者。其中股骨干骨折按Winquist-Hansen分型,胫骨干骨折按Johner-Wruhs分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应力刺激仪叩击治疗组(叩击组)和对照组,其中叩击组46例,对照组46例。叩击组术后早期予骨应力刺激仪叩击足跟部给骨折断端施加应力刺激,应力频率为0.5Hz,应力大小胫骨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为150N、钢板和髓内钉固定者为200N,股骨外固定架固定者为200N、钢板和髓内钉固定者为250N,每天叩击治疗2次,每次30min,每次间隔8h;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治疗处理,不予骨应力刺激仪叩击足跟部。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肢负重情况进行临床评价,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价,以12个月时的骨不愈合率为主要指标,6个月时的骨延迟愈合率为次要指标。
   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为13.6±2.4个月,叩击组有2例于术后12个月失访,对照组各有1例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失访,叩击组患者在叩击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和其它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叩击组患者VAS评分和患肢负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击组和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8.78±8.80、107.91±9.03d,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生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击组和对照组12个月时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4.6%(2例)、15.9%(7例),6个月时骨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3.6%(6例)、36.4%(1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骨干骨折行固定术后的患者,早期予骨应力刺激仪进行叩击干预治疗,可明显加速骨痂生长,缩短骨愈合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并可预防和减少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降低其发生率。其促进骨折愈合具有安全、无创、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可以作为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