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管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规律对术后放疗靶区确定的指导意义
【6h】

食管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规律对术后放疗靶区确定的指导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2 排除标准

3 临床资料

4 研究方法

4.1 腹腔淋巴结转移定位方法

4.2 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4.3 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2 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区域情况

3 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复发模式

4 首发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及转移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新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区域及规律,探讨术后辅助放疗靶区的设计。
  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2005年2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癌R0根治术患者1536例。分析经腹部增强CT证实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资料。按照日本胃癌协会制定的胃癌淋巴结分组规定对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具体区域进行分组定位,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任何部位的食管鳞癌术后均可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但是胸下段食管鳞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胸中段及胸上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8,P<0.0001);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39.523,P<0.0001);T1/2组与T3/4分期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相当(x2=1.294,P=0.255);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数≥3枚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0~2枚组(x2=93.046,P<0.0001);术后有无辅助治疗组间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接近(x2=0.498,P=0.480);全组病例中共计148例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其中有58例(39.2%)术后以腹腔淋巴结转移为首发转移,有35例(23.6%)同时伴有其他部位部位淋巴结转移,有29例(19.6%)伴发血行转移,26例(17.6%)同时伴发其他部位区域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6组(腹主动脉旁)79.7%、9组(腹腔干)37.8%、13组(胰头后)32.4%、8组(肝总动脉旁)20.9%、17组(胰头前)9.5%、19组(膈下)8.1%、14组(肠系膜上动静脉旁)6.8%,其余各组转移率均小于5%;其中16组的16a1、16a2、16b1和16b2区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1.2%、64.9%、6.8%和0.7%;其中8组、9组、13组、16a1和16a2区域转移率为91.9%,而单独发生上述外腹腔其他区域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1%。
  结论:胸段食管癌R0根治术后均可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胸中段、胸上段;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数≥3枚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0~2枚组;食管癌R0根治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区域是腹主动脉旁的16a1和16a2、腹腔干、胰头后和肝总动脉淋巴结引流区,建议将该区域作为术后辅助放疗腹腔的靶区;建议对胸下段且术后淋巴结阳性数≥3枚的食管鳞癌患者应行术后上述区域腹腔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性放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