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所体现出的两性关系
【6h】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所体现出的两性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Woolf'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Chapter tw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 and Women

Chapter Three Woolf's Ways of Presen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 and Wome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传世之作。这部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描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断生活经历。全书并无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一反传统的文学写作模式,通篇采用意识流写作手法,在反映人物、深化主题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新奇的表达技巧。同时,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伍尔夫还在该小说中深刻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她极力主张摆脱父权制社会对女性在生活与事业上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女性文学的发展。她的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也在这部小说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她指出:父权制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呈现二元等级对立状态,女性对于维护男性的性别角色起到了重要作用;男女之间的二元等级对立并不能真正促进人类的发展,只有由双性同体所代表的两性融合才是男女两性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关键。本论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框架,深入剖析了该小说所体现出的男女关系。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通过对拉姆齐夫妇及其他们客人的描写,表现了在父权制社会中男人与女人、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两位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和莉莉与身边男性的交往,伍尔夫将女人在男性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文学作品在描写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时,总是从男性的角度和用男性的眼光来看待与描写女性。两性之间的关系呈现二元等级对立。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意味着男性所代表的价值为正面的,女性只是被排斥在中心以外,用以证明男性价值的“他者”。男人有事业,属于社会,女人没有事业,属于家庭。男性被赋予智力,重实效,讲实际,有文化;而女性被赋予美貌,重直觉,好幻想,属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的地位、情感等也分别呈二元等级对立状态。《到灯塔去》这部小说就揭露了这种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社会状况。小说的主人公拉姆齐夫妇作为传统婚姻与家庭的代表集中体现了父权制社会中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模式:拉姆齐先生有事业,有文化,讲究实际,勤于思考,注重理性;而拉姆齐夫人则美丽贤惠,善于持家,喜欢幻想,注重感情。拉姆齐先生有自己的事业,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哲学家,讲授洛克、修谟、法国大革命;而拉姆齐夫人没有任何自己的事业,她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奉献给了家庭、丈夫和孩子,而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拉姆齐先生事业有成,说一不二,是家庭中绝对的权威;而拉姆齐夫人唯命是从,殚精竭虑,为家庭耗尽了自己的每一份能量。她以带给别人抚慰为己任,似乎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增加丈夫以及客人的生命尊严。她不允许孩子们嘲笑坦斯利先生,每次上城时都要问问年老失意的卡迈尔先生需要什么东西,使他感觉到未被人遗忘。可以说拉姆齐夫人处在一个对象性存在的位置上,她是审美的对象,她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然而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却可以容易地看出,处在对象性存在位置上的拉姆齐夫人对于维持男性主人公的性别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了她的存在,男性就失去了自信、勇气与慰藉,从而变得迷茫、沮丧与不安。 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除了刻画代表女性因素的拉姆齐夫人和代表男性因素的拉姆齐先生外,还描写了另一位雌雄同体的艺术家莉莉·布里斯科夫。可以说莉莉是一个具有颠覆力量的女性角色。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根据男性的需要而塑造出来的。如果女性不安于处在被想象、被欣赏的纯客观地位,而想努力成为主动想象和思考的主体,那么男性的主体地位就会被破坏,女性的颠覆力量就在于此。与拉姆齐夫人不同的是,莉莉不安于被置于一个被想象与欣赏的客观地位,不愿意扮演男性的同情者与抚慰者,用谎言来维持男性的自尊与威严。她献身艺术,想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现实与艺术之间的一道桥梁,但是她发现消极的躲避与推脱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只有在夫人死后,脱离了夫人的庇护,她才有机会与她身边的男性正面交往,从而直接体会到男性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压力,从而正视自己作为女性的体验与情感,同时也了解了发生了转变的拉姆齐先生的伟大之处:勇敢、自信、实际。可以说莉莉已经与男性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所以她才满意地完成了她的画。女画家莉莉体现了伍尔夫“双性同体”这一理想性格。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这样表达了她的“双性同体”思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力量,一种是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人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合的情况是这两种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只有在这种融洽的时候,脑子才变得肥沃而能充分运用所有的功能。也许一个纯男性的脑子和一个纯女性的脑子都一样地不能创作。而半雌半雄的脑子是会起反响的,多孔的;它是能毫无隔膜地转达情意的;它是天生能创造的、炉火纯青而且完整的。 本文的导言部分介绍了该小说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与本论文的分析方法。第一章着重介绍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以及伍尔夫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剖析了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男女关系。第三章介绍了伍尔夫在本小说中对男女关系进行表述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